|
■ 一家之言
民营医疗企业也要防止造概念、拉升业绩的冲动,科学评估所面临的多重风险,有时候,耐心等候比盲动更有利于发展。
11月4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康美药业(600518)公告称,近日与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医疗产业战略合作框架意向书》,计划整体收购梅河口市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和中医院3家公立医院,成为近期又一家布局医疗服务业的上市医药企业。(据11月6日《南方日报》)
虽是国内中药材饮片的龙头企业,但它属于民营企业。随着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放开准入、鼓励民营资本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外界对于民资办医院已充满期待。已经有包括独一味、复星医药、贵州百灵在内的多家民营上市医疗企业,公告称拟收购各地民营医院。但像康美药业一口气拟收购3家公立医院的案例,尚不多见。
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加强合作,甚至民营医院通过收购整合公立医院做大做强,都面临诸多政策玻璃墙。正如报道所指出的,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如何顺利融入到民营营业的企业性质,是非常严峻的挑战。近来深圳公立医院医生自由执业的试点胎死腹中,就在于既得利益纠葛难解。长期以来,医疗领域“公”、“私”医院的双轨制运行,不仅让公立医院在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人才吸纳以及历史积累上,享有民营医院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民营医院在最为关键的人才引进上,处处受阻于人才的身份落差(大多优秀医疗人才集中于公立医院)、待遇福利落差。
就康美药业拟收购3家公立医院的案例而言,至少就面临三重“门”。首当其冲的,就是拟被收购的公立医院的抵触风险。康美药业在公告中也表示,双方具体的深度项目合作还存在不确定性。公立医院职工如何应对未来的身份待遇落差,在日后运营过程中,来自“公”“私”的不同员工,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是否存在抵牾,都充满了未知数。
第二则来自于被收购医院自身的经营风险。近年来,不少民营医院也曾尝试与公立医院深度合作,但成功案例不多,就在于伸出橄榄枝的公立医院往往经营不佳,亏损严重,主管部门和医院本身都存在甩包袱心态,因此民营医院要承担遗留债务、老体制冗员等诸多额外成本。
而最大的风险,则来自政策风险。即使收购模式套用宿迁和昆明在地方主政领导的推动下的试点性质改革,行政意志干预有效期究竟有多长,是否会随着主管领导更迭或者医院变化而波动,是否会强行要求民营医院对其他经营不善的公立医院进行捆绑收购,都将形成对“私吞公”的沉重考验。
“私吞公”,鲇鱼能否冲破玻璃墙,还仰赖于在相关政策上做出更多更完善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民营医疗企业也要防止造概念、拉升业绩的冲动,科学评估所面临的多重风险,有时候,耐心等候比盲动更有利于发展。
□毕舸(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