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改革再出发·改革图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4:改革再出发·改革图史

小岗村引发土地大变革

2013年11月0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雕塑,描绘了当年按手印的情景。王志强 摄
1979年1月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建交当日,美国政府宣布,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1982年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1年8月,邓小平首提“一国两制”。
1983年2月 首届春晚李谷一唱《乡恋》,这首歌成为社会打破思想禁锢的见证。

  【卷首语】

  回望来路,才知去处。35年前的改革,发端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大幕开启,历史轮盘向前转动。以后的每届“三中全会”均秉承血脉,将改革推向深度和广度,中国的社会形态、行政机制、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等各方各面,开始发生细致而精深的改变。

  “改革图史”以每届三中全会为时间起点,5年为一个单元跨度,用图解方式,梳理出中国重要的改革脉络。并配以主题美文,阐释影响中国的7大改革主题,其中包括土地变革、特区试验、金融改革、国企改制、民企发展、新农村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在重温改革记忆时,再回激荡人心的光辉岁月。

  【档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时间: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

  出席人数:中央委员169人,候补中央委员112人。

  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意义影响:通过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调动了数亿农民的积极性。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村民饿着肚子签下生死文书,对集体土地大包干。

  他们打破的,是实行了20年的人民公社大锅饭制度。

  此后不到一个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通过了两份关于农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发展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其中包括“联产计酬责任制”,这为日后的农村土地改革埋下了伏笔。

  数据显示,分田单干当年,小岗村粮食总产达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总和。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是上一年的18倍。

  第二年,安徽开始了“包产到户”试点,1980年,邓小平出面鼓励这种做法。到1984年,全国范围内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种制度,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土地,并向国家、集体缴纳“公粮”、“提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得到邓小平肯定的制度,被认为释放了中国农民被束缚了30年之久的能量,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

  承包的期限,起初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到1993年,中央又提出再延长承包30年。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30年。

  进入新世纪,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并发放种田补贴。此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被发挥到极致。

  但问题还是出现了。除了种植,农民很难再从土地上获利,土地并不是他们的财产,不能拿去抵押。很多农民依然生活贫困。

  1982年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城镇的国有土地可以通过招拍挂等程序出让,获得大量资金。集体的土地如果要流转,只能转为国有土地。这引发了不稳定因素。据统计,现在每年因征地导致的纠纷有400万件,一半以上的群体事件与征地拆迁有关。

  一些地方的农村试图绕开“国有化”,私自开发“小产权房”。与此同时,很多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不少耕地被“抛荒”。

  农村土地的流转,逐渐成为共识。2007年,国务院确定重庆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此后重庆一直摸索农村土地流转模式。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专程来到小岗村。胡锦涛表示,要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此后举行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总方针,赋予农民更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是“大包干”后,农村面临的第二次大的改革机遇。

  这一次的中央文件,还指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这被称为“新土改”。

  5年过去,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期待又一次升温。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也被视为改革关键突破口之一。

  近期已有报道称,对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等,相关部门已经提出了细化意见。

  此前基础工作已在进行。2011年开始,多部委根据物权法、土地管理法等规定,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没有利用的土地进行确权登记。目前,各省的确权已接近收尾。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生于三中全会

  李保国

  出生日期:1979年12月

  出生地点:安徽凤阳县

  人物身份:小岗村上李村民组组长

  寻找新的改革大道

  1979年12月31日,李保国出门要饭的父亲在天擦黑前回到家,正赶上他出生。

  父亲给他取名保国,呼应哥哥保强。“强国”,是挤在土坯茅草房里的七口之家的心愿:国强就能吃饱饭了。

  就是为了吃饱饭活命,小岗村18户村民此前签下“生死文书”。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农民包产到户有了名分,李保国家分到了19亩6分的救命田。

  村里出去要饭的人陆续回来了。

  李保国说,那时一亩水田收成大约200斤,留足了七口人一千多斤的口粮,其余都卖到了粮站,差不多将近1000块。“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收入”,李保国听父母讲述,那时10块钱,能买两大蛇皮袋子的鱼肉蔬菜。

  有了这笔收入,李保国的父亲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四处钻风的茅草房顶换成了瓦片。1980年春节,家里还多了猪肉、果子、炒花生和糖块。

  1983年,李保国家里有了第一台电器——双卡录音机;第二年,又添置了14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

  如今,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茅草房变成联排的白墙挑檐三层琉璃瓦房。土地流转后,村民们把地租给企业,自己搞起养殖。

  李保国也不甘落后,2012年,他把近20亩地以每亩875元的价格,租给一家企业,自己做起了木材生意,“去年有七八万的收入,还买了车。”

  如今,李保国还操心一件事——村里的企业只是占土地,很少用村里的人——他想留住村里人,可还没想好做什么。 新京报记者 范春旭

  1978年12月——1984年9月【改革大事记】

  ●1979年1月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建交当日,美国政府宣布,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1979年5月 首钢等企业被6部委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利润留成。

  ●1980年4月 海关总署规定,向台湾公、私企业购买台湾商品,不收进口税;大陆运往台湾的出口商品均免征出口税。

  ●1980年5月 四川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撤销向阳人民公社,恢复建立向阳乡党委、向阳乡人民政府。

  ●1980年8月 邓小平做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讲话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纲领。

  ●1981年1月 新《婚姻法》实施,第一次把完全不带政治色彩的“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法理条件。

  ●1981年7月 国务院明确指出,个体经济是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湖北沙市成为全国首个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

  ●1982年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1年8月,邓小平首提“一国两制”。

  ●1982年9月 “十二大”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1982年9月 “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两个月后写入新修改的《宪法》。

  ●1983年2月 首届春晚李谷一唱《乡恋》,这首歌成为社会打破思想禁锢的见证。

  ●1983年9月 国务院决定转变中国人民银行职能,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办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984年6月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请示报告,决定先批准22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试办研究生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