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开幕
新京报上海讯 (特派记者江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的主题是“与世界和未来在一起”。昨日,书展于上海世贸商城正式开幕,在11月7日到9日三天时间里,将有100余场活动在书展期间举行,而包括波兰插画家麦克·格雷涅茨、韩国作家苏西·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任溶溶、秦文君、曹文轩、张之路、殷健灵、张辛欣在内1000多位中外童书领域的作家、插画家、出版人、版权贸易人士等会在这些活动上相继亮相。
弥补亚太童书版权平台空白
虽然是首次举办,但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已颇具规模。展会面积将近1万平方米,展位近300个,154家海内外出版社带来了5万多种最新童书。书展以版权贸易、作家推介、阅读推广为主体功能,并首创了国际出版人上海访问计划(SHVIP),邀请一批国际童书出版人和资深编辑,围绕版权交易、出版合作和中国作家作品国际推广展开交流。由于亚太地区至今尚无童书领域的专业版权贸易平台,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算是弥补了此项空白。
书展还推出了以“看得见风景的儿童文学”为主题的首届上海国际儿童文学作家节。作家节已于11月6日先期举行,并会持续到10日。作家节邀请了在中外儿童文学界具有影响的作家,如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瑞典作家洛塔·奥尔松、瑞典插画家玛丽·尼尔松、波兰插画家麦克·格雷涅茨、韩国作家苏西·李、爱尔兰作家玛丽塔·康伦·麦肯纳,台湾作家方素珍、桂文亚,香港作家周蜜蜜,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高洪波、秦文君、曹文轩、殷健灵等。活动形式包括主题论坛、文学对话、文学讲座、作品朗读等,而活动场地也不只局限于会场,勒·克莱齐奥会于8日下午到曹杨二中和孩子们举行见面会,麦克·格雷涅茨则会到乌南幼儿园告诉孩子们“好绘本如何好”。
本届书展还会组织评选并颁发2013CCBF“金风车最佳童书”奖,颁发“中国原创童书奖”与“国际原创图画书奖”各20个。
中国原创童书出版门槛低
根据昨日开卷公司公布的数字,2013年前三季度,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中,童书约有70亿元的码洋。
从数据来看,中国童书的出版与创作正如火如荼,但在“中国原创童书文化交流会”中,殷健灵却这样形容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甚嚣尘上而迷雾重重”。殷健灵说从2001年起童书出版突然火了起来,很多出版社在其中看到希望,但却带来一个问题,即跟风写作、跟风出版,“一个淘气包火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复制品,我觉得中国儿童作家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学抱负与艺术尺度,不要为利益诱惑所动。”
在殷健灵看来,儿童出版的另一个问题是门槛过低,“你都无法想象,对一个新手,某个出版社一下就能给他推出10本书,看到这个你会是什么心情?”殷健灵理想中儿童文学的创作应该呈现出一种异彩纷呈的状态,但中国原创的儿童文学却十分有限,很容易就被归类,“我觉得我们有那么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这样的决心毅力来挖掘这座富矿,让自己的作品稍微像样些。”
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赞同殷健灵的看法。她觉得很多中国童书虽然也描写孩子在日常生活遭遇的问题,却大多流于形式,“很多中国作者会摘录别人书中的细节,然后组合成新的故事。他们也许有编故事的能力,却不去思考故事到底可以带给孩子什么。”
参加国外童书展多年,颜小鹂觉得国外的童书作家书写的最主要的主题都关乎心灵的成长,但中国这方面作品不多,造成中国童书海外版权输出不好,交流极不通畅,“我觉得12岁以下的孩子,成长是相通的,他们会遭遇一样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创作者能更关注孩子本身的问题,关心世界性的主题,就会有版权的交流。”
■ 数字书展
开卷:前三季度童书码洋70亿元
昨日,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中国童书零售市场分析报告会”,会上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艳平分析了2013年前三季度的童书销售情况。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中,童书约有70亿元的码洋。而童书销售的一个特点即是,在童书畅销榜前100名中,本土作者占据了极大份额,有89个席位,其中创作“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的雷欧幻像席位最多,有28个,杨红樱则以22个席位紧随其后。
“看到这个数据外国的朋友可能会略有失望,不过总体上近几年童书的确是本土原创开始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引进版图书所占比重相对小一些。”蒋艳平说。
■ 延伸阅读
好童书一定要有创造力
究竟什么是好的童书,什么是最美的童书,未来的童书又如何变得更美更好?昨日,中外童书出版人“5+5”圆桌会议举行,很多外国图书出版人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来自阿根廷的克拉拉·霍夫曼继承母业,从社会学和哲学的研究领域转向了出版行业,受原先研究领域的影响,她出的童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哲学绘本。她认为好的童书一定要具有创造力,带来新的惊喜,她编辑的某些绘本便很特别,需要不同的阅读形式,比如斜45度角或整个转过来。另外她觉得童书应该具有文学性,给予孩子启发,“童书不是说教的书,它应该是孩子带着问号去探索世界的书。”
她讲了自己出版绘本的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因为脑袋长成了特殊的样子,而有一个特别的能力,就是他想到的看到的表达的都能被别人知道,但当男孩慢慢长大就发现这个能力成了一个问题,他不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便戴了一顶帽子遮住脑袋,但脑袋又和他闹矛盾,“这个故事很曲折、紧凑,结局也会让孩子产生对世界新的认知,这就是好的童书。”克拉拉说。
来自英国的珍妮·泰勒从事童书出版将近40年,她觉得好的童书会让孩子从拿起书到放下书经历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她强调童书互动的重要性,让孩子参与其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珍妮说她们出版了一些含贴纸的作品,可以让孩子自己组合场景,创作故事,产生好奇,“任何一本能激励孩子去读另一本书的书就是好的童书”。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江楠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