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地产江湖·风云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38:地产江湖·风云

2010年 调控重启 楼市盘整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0年初,“地王”频现。3月15日,北京朝阳区大望京1号地进行现场竞价。图为隶属于中国烟草的中维地产频频举牌,但最终无一斩获。周晓东 摄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2010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虽然没有跌得太厉害,但也经历了由火爆到迅速降温的过程。通州楼市甚至进入了近乎冰封的低迷。这一年,最火爆的还是北京土地市场,年度1600多亿土地出让金至今没有被超越。

  年初楼市地市高温异常

  2010年启幕的楼市调控,其实从2009年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会议、通知中已经显露苗头。2010年初楼市的疯狂最终招致“史上最严厉调控”的启动。

  2010年初北京楼市主要是通州异常火爆。借助于2009年底到2010年初的“通州国际新城”概念,通州楼市迅速攀升,京贸国际城等楼盘甚至创造了3个月涨价万元的超速度。在全国范围看,2010年初一起疯狂的还有海南楼市。一天一个价,买房人全款买房都挤不上的情况,恐怕至今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楼市的火爆折射到土地市场,终于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时间集中爆发了。3月15日,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一天,北京土地市场一连出现多个单价、总价地王。粮足钱多者,皆可拿“地王”。中国兵装、中国烟草、中信以及当时背靠中远的远洋地产都高价揽地,“央企来了”又引起房地产业内一片惊呼。

  这一天的北京土地市场,留下了中国烟草的代表闭着眼举牌的照片,还留下了潘石屹揶揄任志强拿不到地“花钱买丢人”的段子。

  “史上最严厉调控”出炉

  枪打出头鸟。3月15日央企在京连拿“地王”,3月18日,国资委即要求78家非房地产主业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

  央企“退房”只是新一轮调控前奏中的音符。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上调二套房贷首付;4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新国十条”正式出炉。其后,以北京为代表的地方政府纷纷公布实施细则,北京等多个城市出台“限购令”。自此,以限购、限贷、限价为主要内容的“史上最严厉调控”出炉。

  “重拳”之下,北京房价上涨速度开始放缓。此前高调猛涨的通州楼市迅速降温,不少楼盘销售近乎停滞,刺激销售各出奇招。通州K2·海棠湾先是推出全款每平米减2000元活动,年中推出购房可“无理由退房”;月亮河项目也降价万元,京贸国际城在年底降价7000元/平米,同时对前期高价购房人进行差价补偿。

  东边不亮西边亮。相对于通州楼市的惨淡,2010这一年,大兴、房山楼市开始崛起。以大兴的新里·西斯莱公馆、房山的长阳半岛等楼盘为代表,多个品牌房企平价推盘,赚得盆满钵满。也是这一年,龙头房企万科销售突破千亿。

  【风云史】

  【大事件】

  ●“国十一条”出炉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40%,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等。“国十一条”被认为是2010年调控组合拳的“第一拳”。

  ●“新国十条”启动史上最严厉调控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上调二套房贷首付到50%。4月17日公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增加居住用地供给等。

  ●北京“限购令”出台

  4月30日,北京调控细则公布,落实“新国十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限贷和“限购令”出台。具体为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保证明的非本市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国土部掀打击囤地风暴

  3月10日,国土部出台“19条”打击囤地。5月25日,国土部、监察部通报61万亩“未报即用”违法用地;9月26日,1457宗闲置土地的“黑名单”被交给银监会。

  ●首家千亿房企诞生

  12月1日,龙头房企万科实现年度销售金额突破千亿,成为国内首个年销售过千亿的房企。在2010年调控紧锣密鼓的组合拳中,以万科为代表的房企成功应对了变化的市场环境,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热词】

  假离婚 2010年,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调控细则都公布了“限购令”,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于是部分购房人开始选择以“假离婚”为手段,进而规避限购令。

  鬼城 2010年上半年,外媒一篇关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报道,给这座富庶的城市戴上了“鬼城”的帽子。鄂尔多斯新城区康巴什,被视作房地产泡沫的缩影。

  日光盘 2010年7月24日,万科在房山的长阳半岛项目首次开盘,推出800多套房源,销售一空。从2010年到2011年初,长阳半岛五次开盘,五次成为“日光盘”。此外,如新里·西斯莱公馆、保利·茉莉公馆等楼盘也都出现“日光”。“史上最严厉调控”之下,刚性需求依然旺盛。

  扔鞋 2010年5月,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大连参加某论坛遭遇听众扔鞋。任志强遭遇扔鞋,被认为是民间对房价上涨、对开发商积怨的一种情绪表达。

  胶囊公寓 当年78岁的老人黄日新在北京六郎庄,设计了一批“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希望为刚毕业大学生提供一个过渡性住所。在高房价的背景下,无论“蜗居”、“蚁族”还是“胶囊公寓”,都多少带有一种无奈与讽刺的味道。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