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名号】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功修为】 北京本土最大房企掌门人。主持实现城开和天鸿两大企业合并重组、主营业务上市,率先提出“责任地产”理念。
当老乡潘石屹忙着“修炼”微博这一热门武功,混得风生水起之时,刘希模却连微博都没有,固执地闭着关,继续做他的“隐形”大佬。若拿金庸笔下之人物比刘希模,郭靖再合适不过:稳健务实、不追求急速冒进,身为大侠,却谦逊低调,心怀家国百姓,成名后不改赤子之心。
“小兵”变“掌门”
对比别的掌门人一抓一大把的各种江湖消息,关于刘希模的传闻少之又少,让其平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江湖史《百度百科》有载:刘希模,甘肃人。16岁入伍,工程机械兵。1983年转业至北京城建集团,后调任北京顺义县副县长、北京顺义区副区长。2002年,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投身房产事业。2005年掌舵首开,至此名扬京城。
从机械小兵到国企掌门,领航北京本土最大的国有房企,其中曲折精彩可见一斑。
刘希模在一次采访中谈到那段身为小兵的岁月。从16岁入伍,一待就是13年,无论修路铺桥建工厂,样样都干过,军队就是他的青春记忆。也正是军队生活让他和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转业到城建后,依然和建屋造房打着交道。
2002年,是刘希模人生重要的转折之一,从国家干部变成了国企领导,出任北京天鸿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此时得到释放。他的一系列管理运作均显得务实而娴熟,不但顺利实现城开和天鸿两大企业合并重组、主营业务上市、股份定向增发三大跨越,且在坐稳北京主战场之余,先行布局全国,筹谋跨越之举。
在刘希模的带领下,天鸿集团在北京开发建设了约1500万平米的各类住房,遍及北京六十多个住宅小区,被称为“北京百姓的大房东”。
执掌地产航母起航
2005年的冬天,北京城开集团与北京天鸿集团合并,组建了更大、更强的新门派,即现在的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即首开股份),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董事长刘希模也由此升级为江湖大佬。
在刘希模的掌舵下,即使前有调控,后有竞争,今年上半年首开股份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商品住宅销售金额高达66.36亿元,稳居龙头,较2012年上半年的50亿元大幅增长。
别看本地“老大哥”首开股份现在风光无限,刚组建时也经历了一番阵痛。刘希模曾回忆说,首开股份刚组建时遗留问题相当多,直到2011年仍有问题还未结算完成。而合并之初,旗下大小企业多达280家,经过六年的改革重组,到2011年时还有180家企业,改制分流了3000多员工。
当过兵的刘希模能吃苦,而又耐心细腻。谈及两个企业改制重组的艰辛,刘希模觉得,如何把两个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团队感情融合在一起,是当时的大难题。他希望通过转型,平衡各方利益,把团队员工的精神面貌和收入都拉上一个台阶。
与其他掌门“爱资本、爱股票”不同的是,刘希模强调“现金为王”。这也是军旅生涯给刘希模带来的另一个好处:不骄不躁。在各大开发商跑马圈地,大举扩张时,刘希模选择放慢脚步,稳健发展,保证足够的现金流。
贯彻“责任地产”理念
13年部队生活让刘掌门锻炼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杀伐决断的魄力,更让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正直和责任感。
出于军人天性,刘希模将责任看得很重,无论是改制重组,还是未来发展,刘希模始终贯彻“责任地产”的理念。2006年,他将“责任地产”纳入核心体系,虽然作为上市公司,应尽可能多做高利润的商品房。而作为国企,在不亏损的前提下,首开必须多做低利润的保障房。
有“追求”的刘希模没有选择坐在办公室运筹帷幄,他亲自去万科研究所参观住宅建筑标准化成果,了解小户型布局,他认为这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之一。而对于龙湖先做环境再做住宅的开发理念,刘掌门也颇为赞赏。在他看来,顺应潮流、做好产品即是践行社会责任,是为百姓、员工和股东谋福祉。
记者点评:执掌京城最大的国有房企多年,刘希模的“武功造诣”自不用多言。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他一直不改本色,始终低调谦逊,亲切平和。
在履行民生职责方面,作为国有房地产企业,我们始终认为,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在参建保障房等民生地产领域,国有房地产企业更是责无旁贷。——刘希模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佳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