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控政策、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楼市数度经历低谷,降价促销一度成为普遍现象
|
(上接特32版)
在北京市场上,2011年10月,位于通州的京贸国际城大跳水,开盘价格比此前的26800元/平米下滑近半,引发业内哗然。2011年11月,北京龙湖时代天街项目开盘,万元出头的入市价被比喻为是成本价“裸奔”,引爆通州、大兴、房山等郊区的降价大潮。
【后续】
在持续调控的作用下,2011年成为中国一线楼市的“分水岭”。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的房地产仍会在寒冷中度过,但2012年房地产市场低开高走,迎来了又一个牛市,房企再次躲过一劫。2013年,楼市一路高歌猛进,量价飙升。而在2013年10月,深圳、北京陆续出台“深八条”、“京七条”,再度引发调控升级热议。
■ 案例
绿城:调控“靶子” 焕然新生
每一次调控,信奉“低负债率搞不好房地产”的绿城都会成为新政下的靶子。
从2005年楼市首次低谷算起,绿城屡次传出破产,直到2012年绿城在最近一轮的楼市低谷中断臂求生,引入九龙仓等投资者入股。
几乎在十年间,绿城完成了激进到稳健的蜕变,成为房企的调控求生样本。
屡传破产
每一轮调控新政出台后,房企高负债扩张的典型代表——绿城中国(03900.HK)都会成为关注焦点。
在董事长宋卫平“稳健没法搞房地产,负债低是不会成长”的信念下,绿城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上市前高达400%,2008年底也达到140%。高增长和高波动是绿城的两大特点,每轮宏观调控都给绿城带来极大冲击。
回顾公司历史上的销售数据,2007年公司可销售房源的销售率达到了85%;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销售率为52%,2009年恢复到89%。
而2011年4月,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横空出世,绿城大多数项目位于长三角和北京等调控“重灾区”,其高负债的模式使公司资金链极其紧绷。
当年5月,绿城仅销售20亿元,环比大跌69%,是销售下滑最严重的房企之一,相较全年670亿元的销售目标,完成率不足25%。在遭遇销售重压同时,绿城还遭遇了可转债危机。
断臂求生
为了自救,绿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卖股卖地收金100亿、全员卖房促进营销、走代管代建模式减少风险”等多个策略求生。
而真正救了绿城的,还是圈内公认的产品打造能力和宋卫平的理想主义精神。
“如果宋卫平倒下,天理难容!”。2012年4月,曾经倒在激进扩张路途中的前顺驰董事长、现融创董事长孙宏斌感叹,惺惺相惜的孙宏斌和宋卫平最终以合作开发的形式走到一起。
2012年1月至4月,绿城中国连续出售旗下6个项目的股权,回流现金近60亿元。
随即,绿城接连宣布引股九龙仓、打包多个项目卖给融创。2012年6月8日,绿城中国宣布向九龙仓发行股份及可换股证券,筹资50.98亿港元。而后不到半个月时间,将旗下长三角为主的9个项目半数股权,作价33.72亿元卖给融创中国。
通过多次出售项目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绿城当年需要支付的200多亿元债务总算有了着落,起死回生的绿城更加稳健,曾经的激烈已经消失,如今绿城更像是一个品牌输入管理的基金公司,实现蜕变。
●2008年9月 北京华业玫瑰郡在降价后对老业主实行补偿,每平米补偿老业主约3000元,首开北京降价补偿先例。
●2011年10月 位于通州的京贸国际城大跳水,开盘起价13400元/平米,价格比此前的均价26800元/平米下滑近半,引发业内哗然。
●2011年11月 北京龙湖时代天街项目开盘,万元出头的入市价被比喻为是成本价“裸奔”。
●2012年1月至4月 绿城中国连续出售旗下6个项目的股权,回流现金近60亿元。随即,绿城接连宣布引股九龙仓、打包多个项目卖给融创。
特32-特3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自曾晖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