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生于11月11日·10年文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228:生于11月11日·10年文化
上一篇

故宫十年 宫门渐次开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3月22日,夜色中的故宫,亮起了景观灯。新京报资料图片 侯少卿 摄
刀刀狗是一只大脑袋、小耳朵、永远露着半边脸、睁着一只大眼睛,孤独地说着人生哲理的忧郁小狗。10年前,刀刀登上新京报漫画版,10年后的今天赋予刀刀生命的“刀爸”已是上海漫行文化公司的老板,他们一同见证了中国漫画经历的十年。

  【从新出发】

  2003年,故宫大家朱家溍先生溘然长逝。那一年莺声初啼的《新京报》,便将目光聚焦这片昔日的皇宫禁地。

  十年间,故宫有全面修缮、摸清家底的宏大事件,也有“十重门”的信任危机。今天的故宫,正努力做到公开、开放,提升自身的公共服务能力。用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的话说,“过去十年,是故宫建设、发展、传播博物馆文化的重要转折时期。故宫的博物馆意识在提高。”

  变“旅游景点”为博物馆

  尽管日常展出的文物有一万多件,但在很多参观者眼里,故宫仅仅是个旅游景点。为了利用宫殿建筑进行现代展览,故宫改造了武英殿、午门等地,同时不断扩大开放面积,以服务公众。而由已故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推动的《北京宣言》,令西方了解到了东方古建筑的保护修复特点。不过有关“是否应该落架大修”的讨论,在后来“梁林故居”被拆除等多起事件中仍在继续着。

  新京报:故宫武英殿的每一期书画展精品都不少,但是我们记者发现,有的时候观众数量似乎并不是很多。在展览文物加强公共服务方面,故宫近年来做出了哪些努力?如何使故宫更好地发挥现代博物馆的功能?

  李文儒:这和观众的期待有关系,绝大部分人主要是到此一游的心理,把故宫当成一个旅游景点,只关心建筑,看看皇帝住哪儿、怎么生活的。这也可以理解,对观众文化素质也有一定要求。

  武英殿的书画展是个系列展览,如果想看中国书画最精彩的展览,毫无疑问在故宫。文华殿的陶瓷展览,涵盖了七八千年的历史,也有不少人不知道。我们修午门展厅,东西燕翅楼也在修展厅。以后如果在管理上能单独售票,宣传好了,会有更多人来看。

  新京报:故宫大修启动以来,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了哪些工作?

  李文儒:故宫百年大修,在我印象中是康熙以来最全面、时间跨度最大、投资最大的一次维修。经过整体环境、重点部分的修缮,现在和十年前面貌相比变化很大。对太和殿的修缮,当年还引发了国际上关于东方建筑该如何修缮的讨论。后来在故宫召开现场会,各国专家考察,发表了一个关于木质结构古建筑修缮的文件。总的来说,这次修缮非常慎重,并且以学术文化为支撑,每一个重点工程都要做详细勘察、修缮记录和事后整理。实际上大修是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式。

  恢复“公开”“开放”传统

  故宫曾经被认为是不善于和媒体、外界打交道的。前任院长郑欣淼曾说过,“故宫从一开始就坚持公开、开放的好风气。后来有一段我们坚持得不好,现在则在努力恢复这种好传统。”在2011年接踵而至的“十重门”发生后,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见诸院内大事记的媒体交流活动明显增多。而以前“孤芳自赏”式的学术研究,也随着古书画、陶瓷等研究中心的建立,日益变得开放。藏品总目的公布,更使得从前“秘不示人”的180余万件文物面目逐渐清晰起来。

  新京报:今年初公布藏品总目是故宫的一件大事,这些年考据整理工作的主要难点和收获在哪里?

  李文儒:从2004年开始,故宫对藏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这个过程,不仅是文物数字的变化,更主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院藏文物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其实不只书画、瓷器、珠宝是文物,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都应该是文物,珍贵程度不以材质而论。比如故宫建院时清点,“天字第一号”文物,不是龙椅什么值钱的文物,而是乾清宫挡门的一个小板凳。这是以一种博物馆的观念来看待文物,看重的是历史价值。 

  新京报:故宫第一代的前辈专家,已逐渐离我们远去。十年来故宫在学术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李文儒: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优良的学术传统。故宫建院的时候,北京学界的很多精英参与了建设,有很好的学术传统,培养了朱家溍、徐邦达、王世襄等一批泰斗式的人物。同时也需要培养年轻人,这些年通过营造科研氛围、改革体制、建立保障机制,故宫的学术队伍已经迅速成长起来了。 新京报记者 张中江

  10年见证

  一只漫画小狗的十年

  2003年的10月,新京报创刊筹备期,作为漫画版的编辑,每一天我都是在疯狂收集漫画资料的焦虑和忙碌中度过的。有一天,文化副刊主编王小山给我推荐了一个叫刀刀狗的漫画,我眼前一亮。“刀爸”慕容引刀是一名在动画界打拼了12年的动画导演,长期作为流水线上的“智能机器”为外国动画外包加工,“刀爸”已经心生疲惫。某一天,当他站在窗前,看到一页纸被风吹起在空中上下飘浮,顿生感慨写下一句话:“人都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还在旁边画了一只忧伤的狗,取名“刀刀”。

  2003年光棍节,撑着一把雨伞的“刀刀”登上了新京报的创刊号。我为它取了一个叫“心情绘本”的栏目。绘本概念最早自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引进,此时还未在大陆流行。此时的刀刀,作为首个国内成人情感绘本形象,引领了一股成人绘本创作潮流。

  2013年,“刀爸”已是上海漫行文化公司的老板,漫画版这十年来连载过绘本的画家,如黑荔枝、十九番、蔡峰、胖兔子粥粥、姚非拉、阮筠庭等,大多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公司,成为漫画圈的中坚力量。遗憾的是,十年后,成人漫画市场除了绘本,仍然还留有一大片空白。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日本几家重要的漫画杂志今年相继停刊,中国香港的武侠漫画大家马荣成宣布封笔,纸质漫画迎来了新的变革。国内漫画家中,如十九番和宋洋等,已开始尝试往当代艺术转向。根植于青少年读者的年轻漫画家们,能否华丽蜕变,留下传世的经典作品,依然还是一个疑问。 □邓玲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