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新出发】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号在永安路106号问世,正式走在了时间的路上。当日刊发的首期“北京地理”宣告“这是一次为了出发的到达”,并以“热爱”表达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唯一态度”。十年过后,回望开始之处、出发之地,更是为了永远向前。
从永安路106号,到幸福大街37号,这两个地点之间,冥冥之中是否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联。
永安路106号,方圆2公里内,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历史。北面是琉璃厂,旁边的魏染胡同里有《京报》旧址,当年京报“铁肩辣手”的激荡风云已经远去,但是站在这栋两层西式洋楼磨平的门槛前,还是不由让人想起邵飘萍当年办报的誓言。西边是菜市口,东边是珠市口和天坛,南边有陶然亭公园的慈悲庵。
直到2013年,这里依然可以称为是京城颇为安详朴素之处。
一群年轻人曾带来无穷的活力
2003年9月3日开始,大批人马从广州或者其他地方分乘各种交通工具奔赴北京永安路106号。当年21岁的孙林即是其中的一员。
“北行路上,许多人像知青进京一般兴奋……那个金秋的北京依然难忘,湛蓝的天,金色的黄叶,老旧的办公楼——永安路106号,楼上楼下奔波忙碌的年轻人,给那个落后北京半拍的区域增添了无穷的活力。”那时候在报社筹备处有块白板,每天都会有人在上面更新“今日到京人数”。
从2003年到2013年,这一带变化似乎不大。
在个体经验的味觉指引下,永安路106号老报社正对面的“憨大憨”饭馆新添了前缀修饰:“成都家厨家常菜”,这里当年曾是新京报员工自发聚集的“食堂”;而今,王老板抱怨生意已大不如前。
报社西侧虎坊路边的“热盆景”生意依旧火爆,有些新京报老员工依然留恋这里,偶尔在此小聚;马路对面工人俱乐部转角路口的凯琳卤煮总是需要排队取餐,食客大都还是一口京片子;永安路口修车的陈师傅还记得新京报面熟的几个“老人儿”,男的回来修过车,女的还是习惯回虎坊桥做头发。
办公区仿佛“形迹可疑”的网吧
永安路106号,自从2007年初新京报社搬到幸福大街37号之后,一部分已经变身为快捷酒店。
和十年前一样,电梯依然缓慢。这一天电梯又坏了,只有旁边巨大的货梯在运行。一位阿姨坐在里面,一根小棍指向房客要去往的楼层按钮。
十年前,来新京报面试的巫慧,在这里“第一次意识到居然有开电梯这种古老的职业”。那时,电梯经常怠工,有时只能爬楼梯上下八楼。老式的办公楼高挑顶,灌风,过堂风容易让上下奔跑的人清醒。而当时第一批新京报的编辑还不熟悉方正排版系统,一个晚上,楼上楼下,需要他们来来回回跑十多趟。
而很多记者没有机位和电脑,赶稿时只能往附近的网吧里钻。虎坊桥路边的达宇速网吧,现在还在营业。邹老板已经模糊了关于写稿的年轻人的记忆:“好像是有,好像是没有,来网吧写稿太奇怪了,那也一定是写一会儿玩一会儿游戏吧……”
其实,在第一批新京报人的记忆里,他们所在的那栋老旧办公楼就好像一个“形迹可疑”的网吧,陈旧、光线不佳,但又是激昂忙碌。
十年后这片陈旧、光线不佳的办公区域变成了迷宫一样的酒店客房。只有楼梯间朝向外面的窗户方向不变。
永安路106号附近诞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虎坊桥社区,现在安详地躲进林阴里,苏式屋顶上的通风口像瞭望塔一样张望这座城市的裂变。
从“光明顶”到“幸福大街”
永安路106号,新京报人习惯称呼那个最高处的平台为“光明顶”。当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经常聚在这里抽烟、神聊、争论。十年前还没有“雾霾”一说,但沙尘暴也偶尔光顾。天气好的时候,摄影记者会站在“光明顶”,晚霞的光芒落在“光明”(当时的光明日报社)两字上。这样的图片中规中矩,又有双重意味,可以算作“城市表情”的习作。
那时,站在“光明顶”上远望,新修的两广大街开阔空旷。在预想中,这条穿过北京南城的交通动脉,既要缓解长安街和平安大街的交通压力,又要带动两边的土地升值和房地产开发,从而带动老城区的繁荣和发展。
十年前,两广大街车辆稀少;十年后,街上车来车往,两侧房地产市场火爆。十年前,新京报员工还感叹“幸福家园还没盖好,没人买”;十年后听起来都已是陈年往事。不过,大街两边的商业氛围至今仍不浓厚,只在磁器口和珠市口一带有些日用品集散地。
现在选个没有雾霾天的日子站在光明顶,新一轮建设正在进行中:虎坊桥和珠市口大街的交接处,当年的“谭鱼头火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将是地铁7号线虎坊桥站,这条地铁也是从地下穿行连接北京的新的纬线;变化最大的要数菜市口周边,大片胡同消失后,一栋栋高档住宅楼拔地而起。
2003年11月第一期“北京地理”主图中,有根粗壮醒目的烟囱,但它已消失在2008年。神奇的对应是,新京报现在所在的幸福大街37号院旁边,也有一根烟囱挺立在蓝天下。同样在那幅主图中,国家大剧院圆形的屋顶还搭着脚手架;而现在它已被遮挡在一栋新建大楼的后面……
不变的是:永安路106号北侧字画店的老板在窗户栅栏里养了一群鸽子,起飞和降落,盘旋于天际线越来越高的北京南城上空…… 新京报记者 曹燕
10年见证
2003年
9月6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成。
11月1日,北京五环路全线通车。
12月28日,北京第一条郊区地铁线路八通线全线开通。
2004年
9月25日,永定门城楼主体复建工程结束。
2005年
12月29日,中国电影博物馆开馆。
2006年
5月18日,首都博物馆建成开馆。
2007年
10月7日,地铁五号线全线开通。
11月21日,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主楼竣工。
9月,国家大剧院基本完工。
2008年
1月28日,国家体育中心(水立方)竣工。
6月28日,国家体育馆(鸟巢)落成。
8月1日,北京南站改造完成。
8月7日,前门大街正式开街。
8月16日,国贸三期竣工,成为北京新的“第一高楼”。
2009年
9月12日,北京六环路全线贯通。
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建成开馆。
2010年
9月26日,北京南郊最大的湿地公园南海子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开放。
2011年
6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2012年
5月16日,央视新大楼正式竣工。
2013年
5月5日,北京第二条地铁环线10号线全线贯通,成环运营。
5月18日,北京园博园正式开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