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文化新闻·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文化新闻·重点

第三届丰子恺图画书颁奖典礼举行,获奖作品全部来自台湾

评委称华文图画书应克服教育性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特派南京记者姜妍)第三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典礼9日(丰子恺诞辰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获奖的5部作品全部来自台湾,刘伯乐以《我看见一只鸟》一书获得首奖。

  以书论书

  评奖不搞地域平衡

  本届书奖自今年1月1日起开始征集,一共收到227件作品,其中来自大陆的73件、香港9件、台湾140件、马来西亚5件。初审后有27部作品突围,其中大陆5件、台湾21件、香港1件。决审评委经过5天在香港的评审,最终从中选出最后的获奖作品。

  “我们没有顾及地域和出版社的平衡。”评委之一的日本福音馆资深童书编辑唐亚明的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何最终出现了获奖作品全部来自台湾的情形。“很多奖会搞平衡,但是我们以书论书,这样的观点和孩子的眼光接近。孩子在读一本书的时候,觉得好玩就读下去,是哪个出版社或者哪个作者写的他们根本记不住。”

  获得佳作奖的是《很慢很慢的蜗牛》,作者陈致元;《阿里爱动物》,绘者黄志民、文字黄丽凰;《看不见》,作者蔡兆伦;《最可怕的一天》,作者汤姆牛。

  除了已经去世的《阿里爱动物》的文字作者黄丽凰,其他的获奖者都来到南京领奖,只不过陈致元因误了飞机而错过了领奖环节。

  代替黄丽凰来领奖的是她26岁的女儿,当年母亲写成这样一份文稿时,她还只有10岁,而《阿里爱动物》的绘画则由女儿当时的国小老师黄志民完成,如今绘者黄志民已经退休。“我画这本书是37岁,这本书出版是我51岁,如今获奖我53岁。”黄志民的获奖感言里也体现出了这本书出版的不易。

  同样能让人感受到绘本出版不易的是《看不见》这本书的作者蔡兆伦,他说这本书是自己图画书课上的作业,没想到会能出版;以前他在台北看到丰子恺的获奖作品展览,会希望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被展览,如今获奖也算是梦想成真。说这些话时蔡兆伦很紧张,即便事先准备好了讲稿,他读起来也有些磕巴。

  而首奖得主刘伯乐的作品讲述的是小女孩画了一只从来没有看过的野鸟,想带着妈妈一起去看。一路上她们透过各种鸟类特征介绍与图画细致地呈现各种鸟类姿态,台湾的各种鸟类在这个过程里得以一一呈现。刘伯乐称自己不是画家也不是作家,只是在这部作品里展示了孤鸟的展翅高飞。

  保有天真

  评委称童书没了童趣

  尽管近几年华文出版界出版的绘本数量增加明显,但书奖评委们认为华文图画书的作品水准和引进版图画书的差距依然很明显,真正从儿童出发的作品比较少。

  唐亚明提到,他到南京后参观了城墙,看到了一首旧歌谣,歌谣的大意是“我们俩好,我们俩老,我们俩上街买棉袄。冬天给我穿,夏天给你穿!”“这首歌谣如果放在我们这边出版成图画书,很可能会被改成,‘冬天给你穿,夏天给我穿’,想要教育孩子们去帮助别人。但是这样的图画书就没有了童趣,大人们总是喜欢去教育孩子,但是欧洲是家长和孩子平等的观念,我们的图画书在编辑时要学会克服教育性。”唐亚明说。

  ■ 链接

  安东尼·布朗

  成人失去了想象力

  在颁奖典礼之后,书奖组委会还举行了为期两日的主题为“心系儿童,精雕细琢:真正的图画书”论坛。本届论坛邀请到了包括英国著名图画书大师安东尼·布朗和台湾插画家几米等在内的主讲嘉宾。安东尼和读者们一起分享了他喜欢的并且至今仍在玩的形状游戏。在他幼年时,他和哥哥就经常一起玩这个游戏。先是一个人随手画一个随便的形状,另一人用另一支笔将图画完成。在这个过程里,两个人的想象力得到不断锻炼。安东尼表示,这个游戏应该在人们的一生里持续地玩下去,但遗憾的是,他发现越来越多的成人失去了想象力。

  评委点评

  《我看见一只鸟》

  作者如果没有长期观察野鸟和写生,没有对鸟类生态和森林的研究,是很难画出如此形象、如此具有国际水平的野鸟的。而这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眼的辛勤耕作,有时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在人们的生活不断城市化、电子化的当今,把孩子们的兴趣更多地引向五彩多姿的大自然是我们大人的责任。唐亚明 (福音馆资深童书编辑)

  《很慢很慢的蜗牛》

  虽然满载哲思,但故事里布置了许多孩子最爱的玩意与游戏,折射出作者在儿童本位的洞见与掌握,让这本书的读者年龄层跨度比一般图画书较为宽广。霍玉英(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香港儿童文学文化协会会长)

  《阿里爱动物》

  图画书的文字优劣起着关键作用。在好的图画书脚本匮乏,很多人只依靠新奇点子而不重视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的现状下,这本书的文笔尤为醒目。唐亚明(福音馆资深童书编辑)

  《最可怕的一天》

  恰如其分的简单构图,正突显出孩子那单纯的害怕:怕面对群众,怕做不好,怕失望。

  李坤珊(美国波士顿蒙台梭利学校双语教学部主任,幼儿教育、绘本教学及亲子教养专家)

  《看不见》

  作品文字叙述简约,并能抓住孩童的口吻,以生活化的语言传达心里的状态。作者力求寓教于乐,于书后语重心长地提醒孩子们用心体会另一个不同的世界。整体画面设计不落俗套,也善用象征的符码图形。徐素霞(艺术教学教授,图画书创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