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上市公司·热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上市公司·热点
下一篇

*ST天龙上演保壳第四季

上市13年有8年亏损,距离扭亏“红线”不足两个月,新大股东身份成谜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临近年底,ST公司们正在上演最后的救赎,*ST天龙也正是此类护壳保卫大军中的一员。只是天龙集团在护壳保卫战役中,已经颇有经验。2000年上市,上市第二年,即大额亏损,几乎是3年一个周期,前两年亏损,第三年扭亏为盈。如今, *ST天龙正处于第四个周期的最后一年。按其成长“经验”,该盈利了。但通过其大股东近期连续倒手来看,要在年内实现扭亏似乎没那么简单。

  两年内大股东三次易人

  10月11日,*ST天龙发布公告,大股东中铁华夏担保将持有的太原天龙集团2000万股股份(9.88%)转让给广西钲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为黄国忠。转让价格为1.2亿元,折合每股价格6元。

  这是自2012年6月以来,*ST天龙的第四次股权变更。

  2012年6月青岛太和恒顺投资有限公司接盘东莞金正所持有的太原天龙集团3810.7万股,持股18.82%成为*ST天龙的控股股东。2013年1月,青岛太和恒顺即将其所持股份作价2亿,全部转让给绵阳耀达投资。4月15日,绵阳耀达携手指定的中铁华夏担保公司(下称“中铁华夏”)通过债务纠纷、诉讼裁定的形式,实现了*ST天龙的控股权转移,由此成功规避青岛太和持股一年锁定的转让红线。

  最新一次股权变更后,黄国忠执掌的广西钲德拍卖将成为*ST天龙的第一大股东,董平执掌的绵阳耀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810.72万股,占总公司股份的8.94%,太原国资委占股929.684万股,股权占比4.59%。

  频繁的股权变更背后,是股东们对于*ST天龙脱困保壳的角力。

  据了解,中铁华夏在取得股权后,相继提出过两个方案,2013年8月1日,推出了第一个脱困保壳方案,即拟通过股东捐赠资产、推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拍卖上市公司所持三晋大厦债权及资产评估增值等措施,使上市公司实现净资产由负转正;2013年8月12日,又推出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拟募集资金总额3.5亿元,其中2.5亿元拟用于在太原市建设铝、镁合金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拟用1亿元偿还上市公司部分债务及补充流动资金,但均未能获得上市公司董事会通过。

  绵阳耀达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股人董平表示,山西是资源大省,铝、镁资源十分丰富,按照当初的设想,注入资产再投资,做产业。

  董平所称的“注入资产”,更多是为了借壳。甚至市场传闻称,*ST天龙的原大股东中铁华夏是其“马甲”。

  2012年,董平斥资逾10亿元,整体收购加拿大全球汽车零部件上市供应商威斯卡特,之后,购入*ST天龙股权拟将威斯卡特推动上市。但这一计划遭到股民、董事会及监管层各方的反对,分析原因,董平曾向媒体表示:“从资本市场看,我们是首个在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后私有化退市期间,再通过国内市场借壳上市的公司,也算是首创,设计原本非常好,但在执行上可能急了一点,所以导致了各方质疑,实际上我们的想法是好的。”

  上市13年三次保壳成功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股东意见不一,而对于眼下的*ST天龙而言,最为急迫的任务,无疑是如何保住上市资格。

  回顾天龙的A股历程不难看出,这家公司上市13年亏损8年,已经数次上演“虎口脱险”。

  2000年6月15日,山西太原天龙集团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主营商业零售、批发兼营酒店业。上市不到一年,天龙集团即亏损,2001年天龙集团亏损约6838万,每股收益-0.73元。2001年12月19日,天龙集团与东莞市金正数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转让2721.94万股,占总股本的29%。

  2003年,经过一系列资产置换、重组与不良资产的剥离,公司主营业务改变,成功扭亏为盈,护壳第一个周期至此结束。

  2004年—2005年,受金正数码董事长万平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被捕事件影响,公司再次亏损;2006年股改加清欠工作使天龙扭亏,护壳第二季成功。

  2007年和2008年,天龙亏损,2009年,公司对中行的债务成功实施债务重组,财务扭亏,护壳第三季收官。

  2010年天龙再次亏损,次年通过对主营业务重新规划和债务重组,实现扭亏。

  2012年,承接公司主要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珠海金正电器向法院提请破产,天龙当年净资产为负值。根据有关规定,若2013年年末净资产仍为负数,公司股票则会暂停上市。

  *ST天龙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净利润为-1879.36万元,在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公司如何扭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前有报道认为,*ST天龙的收入主要来自租赁收入和财政补贴,要让巨额负资产的*ST天龙再次转起来的希望比较渺茫。

  扭亏靠“大股东挺身而出”

  身处事件核心的董平则向媒体表态:“基于保壳考虑,大股东最后还是会挺身而出。”但他亦释出信号:如果借壳不成,不排除在合适的时机将公司股权转让。

  最新的大股东黄国忠是何许人,目前还是个谜,甚至*ST天龙员工都对其“毫不知情”。惟一的信息是,董平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黄国忠好像是印象刘三姐的间接控制人。后续注入*ST天龙的资产与印象刘三姐有关,以后的方向会是旅游文化产业。”但这样的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在11月4日发布的公司公告中,仅描述“股权受让工作完成后,黄国忠先生将协助上市公司采用但不限于债务重组、资产赠与等方案,力争在2013年年底前将上市公司的账面净资产由负转正”。

  对于年末的“戴帽”上市公司的保壳现象,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蒋泽中表示,ST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太好,为了保障自己不被摘牌,就得想一些财务手段,把非盈利转为盈利,这样才能够保障上市公司的资格。等找到好的项目有权利增发或者卖掉壳资源,有利于吸引外部股权、资金、项目进来,上市公司有权利以发行新股的形式吸引资金。“制造盈利的方式很多,有可能是削减资产,也有可能花钱买一个盈利的公司,通过重组的方式改善原来非盈利状态。”

  “这种现象在国内企业界存在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蒋泽中说:“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有关部门加大审计检查,制定相应的退市机制等,这种保壳的现象可以得到一定改善。”

  新京报记者 王瑞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