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不良贷款增加将降低经济复苏质量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金融观察

  此次出现的不良贷款增加,与我国经济出现的复苏势头在时间点上产生了高度的契合。这表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而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又很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银监会昨天(11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而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47.0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5%,总负债137.2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9%。从总的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发展保持着良好态势,即使经历了今年年中的“钱荒”事件,银行业仍然能保持可观的盈利水平。

  但是,其中有一个数据却值得高度警惕。截至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达到5636亿元,这是自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将近6年来创下的最高纪录,不良贷款率达到0.97%。

  不足1%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但是,不良贷款的总规模在缓慢升高,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投放信贷方面仍然存在隐忧,而不良贷款率低于1%,只是由于这几年居民存款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拉低了这个指标,但这反过来却让银行对不良贷款增加的现实产生麻痹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现的不良贷款增加,与三季度我国经济出现的复苏势头在时间点上产生了高度的契合。这不是巧合,而是表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而银行信贷投放的增加又很容易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一度出现不可轻视的下降,中央作出了“稳增长”的决策,但没有重复以往那种用信贷扩张来推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但即便如此,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并没有改变。

  为了配合“稳增长”目标,虽然我国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但央行借助常备借贷便利(SLE)这个新的工具,向一些流动性出现紧张的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投放。相比于以往动辄进行降准降息,这种“定点”投放使流动性能够更精准地进入需要的部门。但是,央行作为一个宏观管理机构,不可能对银行的每一笔信贷投放做到精确管理,因此这就需要商业银行自己把好信贷投放的关口。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的精准投放方面还存在不足。这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在我国经营的外资银行的比较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数据显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依次为0.98%、0.83%和0.87%,而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仅为0.57%,不同资本对于不良贷款控制的水平一目了然。这里不能不指出的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62%,已经超过风险警戒线,这与今年以来政策面上要求加大对基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直接有关。

  不良贷款率的增加,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呈现的经济复苏势头是一种负面因素。在我国以往以投资扩张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旧有模式中,银行信贷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不仅导致货币严重超发,事实上也把商业银行拖入了危险之中,而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绝大多数是国资银行,因此最终这种不良贷款还是要由国家来兜进。因此,不良贷款的增加实际上降低了经济复苏的质量,使它的基础显得不那么牢固。

  □周俊生(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