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看2014·学者建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8:看2014·学者建言

林毅夫:2020年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1)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编者按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表述,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经济学家林毅夫通过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应以投资拉动经济为主,但前提必须是有效的投资,而非低水平的重复投资。

  林毅夫

  1952年10月生,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自1979年至2012年的33年里,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经济总量增加24倍,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样高速的持续经济增长史无前例!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跻身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2012年我国人均收入达6100美元。

  经过33年的高速增长和对外开放,我国也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成为全球对外贸易最有活力、最开放的经济体,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经济下滑更多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唱衰中国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其理由是,中国存在很多体制机制性的问题,这种体制机制性问题未导致危机,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目前,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体制机制性的矛盾就要爆发。在这种国际舆论下,国内也有人认为,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即以投资来拉动增长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应转变为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到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我认为,关键的是,要分析2010年一季度以来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的真正原因。人们常说,要对症下药,不能病急乱投医。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13个季度的经济下滑?

  我个人认为,2010年一季度以来的经济持续下滑,是由于整个国际经济尚未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周期性因素。我国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为10.4%,2011年为9.3%,2012年为7.8%。经济增速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注意在同一时段,发展程度与我国相近的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巴西,2010年增长速度为7.5%,2011年是2.7%,2012年仅有0.9%,也在不断下滑。再比如印度,同样作为金砖国家之一,2010年增长速度为10.5%,2011年是6.3%,2012年仅有2.2%,也是不断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超过中国。再看一些表现非常好的高收入经济体,如韩国、新加坡等,同一时段,下滑幅度都比中国大。

  所以,造成中国2010年后连续13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外因,即发达国家尚未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经济发展滞缓,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需求不振。

  众所周知,拉动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出口,增长速度减慢。第二驾马车是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之初,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反周期的经济刺激政策。五年来,这些政策所支持的投资和消费,在缺乏新的刺激因素的状况下,增长率下滑是一个必然。唯一能支撑经济较快速增长的是消费,在此状况下,显然,201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并非是体制机制所致,也并非我们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使然,而是国际周期性因素引致。

  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由于是国际周期性因素,为维持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必须采取反周期的经济措施。应该采取哪些反周期的措施?以刺激消费为主,还是继续以投资拉动为主?这在国内各界争议较大。很多人认为,由于我们的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方式不可持续,就主张中国应该转向以消费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我个人对此存疑。

  我们知道,消费在当前确是需求,但到下期呢?生产能力未增加,如要继续支持消费增长,可能要举债。如果举债,短期内,债务少可以继续举债,但时间长久后,最终总要还本付息。生产力没有提高,危机随之来临。从目前的国际经济增长态势看,短期内发达国家很难走出困境,造成我们的外在需求相对疲软,这种情形可能持续相当长时间,以消费拉动作为反周期的措施,是无源之水,不可持续。

  在此状况下,应该以投资,当然指的是有效的投资,作为反周期措施。投资在当前是需求,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到下期将转化为生产力,国民经济就能增长,收入就可提高,提高的收入可以再用来支持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如此,投资和消费均可得到有效促进和支持。如上分析,以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不仅可以推动投资增长,还可以刺激消费。

  以我国为例,投资拉动受到最大质疑的是2008年至2012年,实际上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因为从1978年到2007年的19年间,我国年均消费增长7.7个百分点,在世界上是很高的水平,但在投资拉动受到最严厉质疑的2008年至2012年间,消费增长年均是9.1%,比原来的水平还提高1.4个百分点。为什么?因为随着投资的拉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就业也相应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随之上升,消费必然增加。

  所以,我个人认为,从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反周期措施看,中国还是应该以投资拉动为主。

  必要时采取反周期的刺激政策

  但以投资拉动为主,前提必须是有效的投资,即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投资,而非低水平的重复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多年,是否还能找到有效投资的机会?只要仔细分析,机会很多。

  首先,我们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产业水平在全世界也属中等的产业水平,技术在全世界也是中等水平,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空间巨大。而不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投资。

  其次,我国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近些年,虽然基础设施改善不少,但基础设施的欠账也不少。比如,现在的基础设施,过去主要是城市和城际间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飞机场,但城内的轨道交通、地铁和道路严重不足,地下管网严重老化。这些领域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无比巨大。

  再次,从环境角度看,依赖高能源、高排放的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带来环境恶化的压力。因此,在节能减排领域,也需要大量投资。显然,既能提高生产力、消除增长瓶颈,又具备较高经济和社会回报的投资领域众多。

  针对上述投资机会,是否有资金可以投资?从政府角度看,目前我国累计国债余额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在全世界属最低水平,即使计入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占比也不高。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地方投资平台的债务为10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2%,两者加起来的负债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即使,以最高的估计17万亿来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两者相加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放眼世界,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积累的负债低于50%的极少。我国还是财政状况很好的国家,更何况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并非像其他发达国家是用来支持消费的,没有物质作为抵押。我们地方投资平台的负债大部分投在基础设施领域,它是有回报、有资产的。鉴于此,我认为,政府作为反周期的财政空间依然很大。

  (下转特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