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看2014·人物专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48:看2014·人物专访

余永定:经济增速下降是必须的代价(1)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余永定,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2004年7月-2006年7月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1981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10余部。主要包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稳定政策设计》、“日元贬值与中国的对策”等。

  余永定近日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出现投资困局,产能过剩凸显投资过度而非需求不足。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投资驱动。而投资增长又是房地产投资驱动,可以说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投资驱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过度依靠投资驱动

  新京报:近日你撰文指出当前中国出现投资困局,产能过剩凸显投资过度而非需求不足,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提出未来要“化解产能过剩”,这对未来经济有何影响?

  余永定:我同意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推动。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和投资率可能有些高估,但我相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是可靠的。中国多年来投资增速过快、投资率过高是难以否定的现实。

  新京报: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哪些行业呢?

  余永定:中国目前确实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但这种过剩主要发生在制造业,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房地产业则很难说是产能过剩。相反,房地产市场上需求相当旺盛、房价还在上升。另外,基础设施也很难笼统用过剩来形容。

  新京报:为什么房地产业不是产能过剩?

  余永定:我以为,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是,自90年代末21世纪初以来,房地产被当作中国的支柱产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玻璃等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投资驱动的。房地产投资热,钢铁等行业就热;反之则反。2012年房地产投资遭遇调控,自然会影响到制造业投资的增长。

  新京报:这说明了什么?

  余永定:简单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投资驱动。而投资增长又是房地产投资驱动,可以说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房地产投资驱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

  化解产能过剩以经济增速下降为代价

  新京报:有人说制造业产能过剩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你认同吗?

  余永定:这样说也不错,但有效需求从哪里来?有五个来源: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政府和居民消费、出口。

  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为10%以上,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从家庭住房拥有率,人均住房面积等指标来看,联系中国的人均GDP,中国盖房子已经不少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该降下来,应该注重房地产投资结构的改善。应该坚决抑制摩天大楼、高档宾馆和豪华府衙投资。

  新京报:是否可以通过增加制造业投资减少产能过剩呢?

  余永定:在过去,这是我们在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第一部类”单兵独进,通过建造更多的炼钢厂来减少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显然,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只是把今天的产能过剩推到明天,导致明天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通过增加投资克服制造业产能过剩不可取,通过增加出口消化过剩产能也不太容易,世界有多大能力来吸收中国200多亿吨的过剩钢铁产能呢?

  新京报:靠什么化解制造业产能过剩?

  余永定:总之,当前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不应通过刺激投资需求的方式加以解决,整个经济中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难以避免。由于投资在GDP中的比例很高,投资增速的下降必然导致经济增速的下降。为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速的下降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前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不应通过刺激投资需求的方式加以解决,整个经济中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难以避免。

  (下转特4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