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看2014·人物专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6:看2014·人物专访

高西庆:中国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改革(1)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高西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这位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的法学博士,曾在华尔街的律师事务所执业,1988年回国与好友王波明等共同创立了中国证券交易所联合办公室。

  1992年起,他曾担任过中国证监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证监会副主席等职。“海归派”的他,曾全力推进证券市场法制化和市场化进程,着力引进现代监管思路。

  2007年起担任中投公司总经理,完成了从监管者到投资者的转身,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代本土投资家。

  社保医疗等领域的进步值得肯定

  新京报:有人说,中国近年来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但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怎么看?

  高西庆:中国经济在这一段时间里的确很成功。成功背后也确实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人文的、健康的,以及社会风气、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代价。当年周小川等人曾经提倡,改革要有一个顶层设计;这些年的改革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上是成功的,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出国旅游等等。这些成功在这一段时间里是好事,但是不能单纯以这段时间论英雄,我们所希望的是持续、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

  现在经常说到“拉美陷阱”,阿根廷是最典型的例子。100年前,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都很好,然后逐渐走向民粹主义,情况越来越糟,现在甚至被认为是个可忽略不计的经济体。

  新京报:你很担心中国经济会出现阿根廷那样的状况?

  高西庆:如果做得不好的话,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新京报:过去10年里,你觉得哪些改变是最值得肯定的?

  高西庆:首先就是社保。在这10年之初的时候,我到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刚开始还有点沮丧,觉得这么重要的一个行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但是后来我逐渐发现,社保的确在往前走。刚开始的社保别说跟农村没有关系,就是在城市人口里,也只有国营企业的职工能享受到。现在整个城市人口全部都要纳入社保,农村人口也开始有了社保。

  另一件事是医疗。尽管医疗大家都骂很多,但让我感慨最大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机制。我这几年去农村支援扶贫的时候,大体问了一下,发现“新农合”真的在起作用。

  尽管其机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但毕竟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改革之路还需继续深入

  新京报:在之前20年的改革中,你觉得哪些是最为重要的?

  高西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但是没有走完。改革一直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可否认的是,当年国有企业为改革开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典型的是,沈阳几百万工人下岗。这样的改革使得国有企业甩掉了包袱轻装上阵,并且把基本的养老保险机制建立起来了。

  朱镕基令人佩服的是,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从最难点突破,选择了辽宁省,这无疑是最难的一个省,因为这里有最多产业工人,他选择从这里开始建立机制,我非常佩服他的勇气。

  当然现在回头去看,可能有很多可以指责的地方,但这都是“事后诸葛亮”。

  新京报: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走完是指什么?

  高西庆:国有企业应该在国内、国外都能跟人公平竞争,并且应该集中在自然垄断的领域,进入门槛高的领域。但现在,国有企业第一不能完全公平竞争,第二在一些行业,国有企业完全不能退出。改革是一个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但如果让市场化走到极端就变成了纯资本主义,这个我们是不赞成的。

  尽管医疗大家都骂很多,但让我感慨最大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机制。我这几年去农村支援扶贫的时候,大体问了一下,发现“新农合”真的在起作用。

  (下转特2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