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个人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个人史

刘道玉:对中国教育“爱之深,责之严”(1)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年已八旬的教育家刘道玉,现在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夏天每天早上5点起床,坐到电脑前第一件事就是查收邮件。不管谁发来的邮件,他都会回复。而对于登门求教的年轻人,也是来者不拒。虽然年事渐高,刘道玉仍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继续为教育改革呼喊。

  【人物名片】

  刘道玉 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1977年任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对恢复高考起了推动作用。1981年至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国内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校长。在任期间,他在武汉大学率先推行了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取消辅导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曾出版《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智力·创造力》等10多部著作。1985年获得法国总统密特朗颁发的最高荣誉勋章。

  一日生活

  5点起床 坐电脑前先看邮件

  刘道玉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夏天时,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洗漱完了以后自己做早餐,6点半吃完,7点钟就坐到书房了。

  从上世纪80年代当校长时,他就形成习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有信必回。至今,这习惯依然保留。

  他每天在电脑前的第一件事是看邮件,不管是谁给他发来的邮件,他都会回复。7点半到8点半,他会在学校内散步,九点开始,一直工作到十一点。

  12点吃完午饭以后,他会稍微休息,从12点半到下午1点半,睡一个小时。起来后工作到3点半。之后他会打开电视,看一些体育节目。

  晚饭以后,又是一个小时散步。冬天,他寻找有阳光的地方走,夏天在树阴底下走。

  他现在还保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思考不止,写作不辍”的作风,家里共有6份报纸,《参考消息》《南方周末》,以及中央党校送的《学习时报》等。

  每天早晚,他各有一个小时的自我按摩,从头到脚,并和老伴一起做自己编的保健操。之后,他会看报一个多小时,然后休息。

  日常习惯

  随遇而安 5600块退休工资很知足

  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他基本上是随遇而安。

  他的睡眠很好,在哪里都可以睡着。他随遇而思,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思考。他随遇而学,电脑被儿子占用了以后就坐在凳子上看书。他随遇而写,因为坐得太长对身体不好,他坐大概半刻钟就起身走动,走动回去后,马上又可以恢复原来的思维继续写。遇上有人来谈话,结束以后他可以接着原来思维写下去。

  他的右手吃饭不抖,用刀不抖,就是写作时会抖动(书写艰难症)。有一次,因为右手颤抖得很厉害,把电脑鼠标点错了,5万多字的稿子消失了。他专门请了搞电脑的专家,也没有找到。后来,他硬是凭记忆,把稿子全部回忆起来,重新写过。

  刘道玉上网时间不多,主要是收藏自己需要的资料。

  他每个月会到书店买一本新书,然后读完。最近几个月读完的包括托克维尔的《旧制度大革命》,钱穆的《中国思想百年史》,沈宁的《培育自由》等。

  对于后者,他的感叹是,“美国的教育培育自由,中国的教育限制自由,你说怎么整?”

  和他住在一起的是小儿子一家。他的大儿子是科学家,在北京工作,逢年过节经常回来。如果家里人外出游玩,就成了他写作的最好时机。

  刘道玉一生既不抽烟也不喝酒,既不吃请也不请吃,包括很多学生来请他吃饭的时候,他都说免了。

  他经常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但是一般不上电视台。“北大的世纪大讲堂找过我三次,凤凰卫视找了我几次,我都拒绝了,我说我其貌不扬,不宜上电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十多年里,他每月只有三千多元的薪水,说他是有问题的人,十多年不给他涨工资。现在,他每个月5600块退休工资,“比我当时任职期间的副校长工资还低。但是我很知足。‘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槃第一乐,这四个第一对我影响很大。”

  (下转C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