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书评周刊·天下

加拿大文学收获自信的一年

2013年总督奖与吉勒奖日前揭晓,短篇小说获关注,28岁最年轻布克奖得主再获奖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林恩·科迪领奖时一度落泪。 摄影: CP/Mark Blinch
今年的总督奖颁给了日前刚夺得布克奖的《发光体》。
林恩·科迪的《折磨人的旅程》。

  本周三早上,加拿大艺术委员会(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公布了一年一度的总督文学奖(Governor General Literary Awards)获奖名单;在此之前一个星期,加拿大另一项重要文学奖“吉勒奖( Giller Prize)”颁奖;在那之前,加拿大文学评论界和媒体津津乐道的是艾丽丝·门罗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以及在加拿大出生的、最年轻“布克奖”得主艾琳娜·卡顿(Eleanor Catton)的传奇。

  加拿大文学一直很强,英语和法语都有实力相当齐整的作家群 ;但它的英语文学被掩盖在美国和英国文学的阴影下,而法语文学则一直被法国文学所淹没——还从未有像今年这样,加拿大文学受到世界瞩目、收获这么多的赞美。对于加拿大这样一个刚刚庆祝人口超过3500万的“小国”,这成绩相当不错了。

  总督奖 《发光体》再获奖 众人意外

  加拿大“总督文学奖”是个政府奖,首次颁奖是在1936年。目前它由加拿大艺术委员会来负责颁发。它设有七个奖项类别:虚构类、非虚构类、戏剧、诗歌、儿童读物、儿童插图、还有翻译——这些类别又分为英语和法语两种加拿大的官方语言——可谓面面俱到了。

  当然,每年最重头的奖项依然是英法语的虚构类作品。

  当台上宣布今年的获奖者是前不久才得到“布克奖”的《发光体》的时候,台下的掌声,怎么说呢,显得有些稀落——或许有人会认为,卡顿不够加拿大。今年28岁的她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伦敦市—— 她的父亲当时从新西兰来到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她六岁的时候随着全家搬回了新西兰。

  这部讲述早期新西兰淘金移民的故事,显然令“总督文学奖”的评委们折服。在颁奖词中,评委们说:

  “《发光体》创造了一个完整独特的世界,包括其神秘的宇宙学。作者用令人惊喜的写作技巧以及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设计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就是一颗行星——复杂但却被出色地呈现。作者以准确感性的语言揭示了贪婪、恐惧、嫉妒、渴望——这一切意味着人性。”

  艾琳娜·卡顿在获得“布克奖”之后的这段时间其实一直呆在加拿大,她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以后能够加强与自己的出生地之间的联系。”,甚至暗示了移民的可能性。她的获奖致词中提到:“关于移民的小说已经被讲述过无数次了。每一个移民同时也是个背井离乡的人,正如作家必须要平衡追随文学传统与打破传统之间的关系。”

  在“总督文学奖”颁奖之前,评论界非常看好入围的约瑟夫·波登(Joseph Boyden),他的史诗小说《奥伦达》(《The Orenda》讲述十六世纪欧洲殖民者杀戮原住民的惨剧。波登有部分原住民血统。2008年,他曾凭借《穿过黑云杉》(Through Black Spruce》获得过“吉勒奖”,而他的作品总会追溯自己的原住民的根。

  今年获得英语类非虚构类大奖的是桑德拉·加瓦(Sandra Djwa)的传记作品《没有地图的旅程》(Journey with No Maps》,讲述加拿大著名女艺术家P.K.佩吉的一生;获得戏剧大奖的则是一部颇具野心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品《断层线》(Fault Lines》,作者是多伦多的尼古拉斯·比伦(Nicolas Billon);而诗歌奖则给了女诗人凯瑟琳娜·沃蒙特(Katherena Vermette)的处女作《 北端情歌》(North End of Love Songs》。

  吉勒奖 门罗效应的延续?

  今年“吉勒奖”给了一部短篇小说集《折磨人的旅程》(Hellgoing》,作者是来自西部埃德蒙顿市的林恩·科迪(Lynn Coady)。43岁的科迪曾经在2011年入围“吉勒奖”的终选提名;这次凭借短篇小说集获奖还是出乎她的意料。

  这部作品由九篇短故事组成。科迪曾经在加拿大全国发行的报纸《环球邮报》上开设一个类似心理咨询的专栏,据说这部作品中的故事就来自那里 ——个人被禁锢于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无法沟通,人与人的关系“充满道德和情感的复杂性”。

  包括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内的三位评委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科迪用鲜明、创新性的语言使这本书魔幻般地统一起来,洋溢着敏锐的智慧和同情……科迪的故事充满了伤感的幽默、可感的愤慨、读起来令人炫目;读者从中感到生命本质的存在。

  我认识的一位出版人琳达·李斯(Linda Leith)女士当时在“吉勒奖”的颁奖现场。她回应说,当时大家还是有些吃惊的。“吉勒奖”颁给短篇小说集很罕见。此前只有两位作家例外,一位是艾丽丝·门罗,她两次获得“吉勒文学奖”,《好女人的爱情》(The Love of a Good Woman》(1998) 和《逃离》(Runaway》(2004);再有一位就是来自越南的华裔作家、医生林浩聪(Vincent Lam),他的短篇小说集《医生这件事》(《Bloodletting and Miraculous Cures》得到阿特伍德的赏识,在2006年获得了这个奖项。

  《折磨人的旅程》获奖似乎是再次强调门罗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所表达的:短篇小说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无独有偶,“总督文学奖”当中法语虚构类作品今年也颁给了一本短篇小说集《当黄蜂沉默的时候》(《Quand les guêpes se taisent》, 作者是来自魁北克的帕提尔(Stéphanie Pelletier)。

  而今年进入“吉勒奖”终选名单的其他作品其实非常强势。比如,丽莎·摩尔(Lisa Moore)的小说《捕获》(《Caught》讲述来自中产阶层的年轻人贩毒的故事;丹·维勒塔(Dan Vyleta)描述二战之后发生在维也纳的复仇故事《畸形女仆》(《The Crooked Maid》等。

  琳达说,今年令她开心的是,这部获奖作品来自加拿大本土的一个中等规模的出版社,House of Anansi Press——在今年的“吉勒奖”最后五本候选作品中,这个出版社占了两本。

  “吉勒奖”设立在二十年前,是一位商人为纪念他过世的太太多丽丝·吉勒而设置的——吉勒生前是《多伦多星报》的文学版编辑。它每年颁发给一本加拿大出版的英文小说/短篇小说集。

  尽管在最初几年,“吉勒奖”曾受到抨击,认为它太偏重多伦多(也即安大略省)的作家;而且,过分依赖跨国出版公司的作品,如贝塔斯曼旗下的兰登书屋、企鹅出版社以及加拿大诺普夫出版社等。但是,经过了二十年的经营,它逐渐成为加拿大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

  从2005年开始,“吉勒奖”还成了加拿大奖金数目最高的文学奖,比“总督文学奖”的奖金高出了一倍,获奖者可以得到五万加币的奖金,其中一小部分奖励给出版社。

  加拿大英语文学收获颇丰

  通常来说,“总督文学奖”中的英语虚构类作品和“吉勒奖”的提名常会出现重叠——既然可以同时申请两个奖项,而大部分情况下,对好作品的认定也很可能会有相似之处。不过,今年是个例外,两份终选名单上的作品完全不同。

  琳达·李斯女士表示,这也说明今年参选的风格独特的作品很多,评委的口味也不尽相同。显示今年加拿大英语文学的收获颇丰。

  她介绍说,“总督文学奖”更加全国性一些,包括每个类别的评委会成员都会做些地区上的平衡。但如果从对作家的名气和销量的推动力来看,“吉勒奖”显然要大得多。比如,林浩聪的《医生这些事》获奖之后,销量从几千本上升到了全世界各地的上百万本,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不过,对于谦逊的加拿大作家来说,他们的目标或许不在这些。加拿大是可以让致力于写作的人不受干扰、纯粹写作的地方——它提供给作家这样生活的可能性——当然,大部人可能默默无闻地终老。在这一段的喧嚣过后,他们会回到书桌前继续自己的写作,即使有那么一两部作品获奖,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撰文/梁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