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人才周刊·才议

我们为何变得“最不敬业”了?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职场观察

  大学生趋之若鹜报考公务员,图的是有保障、无风险的“铁饭碗”;竞争清洁工,奔的也不过是“体制内”和上升“跳板”,未必就是对职业的真爱。在时下人们将“就业”视为“谋生”、“饭碗”和“挣钱”的语境下,又何谈发自内心的职业“热爱”与“敬仰”?

  □张玉胜(职员)

  全球员工的敬业比例仅为13%,而中国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敬业员工只有6%,其中办公室员工的敬业程度更是仅为3%。近日,盖洛普公司公布其2011-2012年对全球雇员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敬业员工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和美国。

  尽管与盖洛普公司200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相比,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上升了4个百分点。但“全球垫底”的现状和仅为美国五分之一的巨差还是不免令人担忧。对于该数据的科学性与真实度,多数网友选择了认可。相关专家更是给予了“非常有可能”和“比较真实地表达了中国就业者的心态”的正面回应。面对“中国员工最不敬业”的尴尬,人们需要的不是急于撇清关系或以“勤劳”辩解,而是要勇于直面、深刻反思、务实矫正。

  中华民族的“勤劳辛苦”有目共睹、世界公认,但缘何难以赢得“敬业”的美誉?其实,所谓“敬业度”反映的是员工对公司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诺的程度,透视的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忠诚度、归属感与责任感,其外在表现包括乐于宣传、乐意留下、全力付出等多个层次。也就是说,只有把从事的“职业”做到忠于“事业”的极致境界,基于认知自觉的“敬业”才会油然而生。

  在现实生活中,“敬业”往往与“爱岗”相提并论,因为“热爱”是最根本的执业驱动力。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会干好一行、成就理想,成为某个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内精英。而在时下人们将“就业”视为“谋生”、“饭碗”和“挣钱”的语境下,又何谈发自内心的职业“热爱”与“敬仰”?大学生趋之若鹜报考公务员,图的是有保障、无风险的“铁饭碗”,竞争清洁工,奔的也不过是“体制内”和上升“跳板”,未必就是对职业的真爱。

  当然,导致中国员工敬业度较低的原因,并非只源于国人金钱至上的功利思维,更有管理体制和生存环境的现实国情。僧多粥少的就业现状、入不敷出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只能体味“养家糊口”的打拼辛苦,难有热爱岗位的归属与快感;习惯于“指挥控制”的企业管理,压抑甚至泯灭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灵活度,难以激发其职业认同感;而源自困于“天花板”的升职无望,更会消弭员工的成就感与创造欲。没有归属难言忠诚,不具忠诚何来敬业。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员工的敬业度事关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和国民幸福。没有敬业难有企业真品、行业精品,更奢谈把“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全球垫底的敬业度排序警示我们,提升国民敬业素质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期待透过政府改革、企业改制、国民内修的多管齐下,让中国员工的敬业度排行与“大国地位”同步提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