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9:人才周刊·特别报道

“真正的智慧校园还没有建成”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2013年5月17日,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体验区,观众体验智能管家。图/CFP
目前,虽然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但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
图/Gettyimages

  智慧校园之大学

  作为新科技应用的前沿阵地,国内一些高校开始建设了智慧校园的构想,并积极进行尝试。目前,虽然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但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开始认真思考和讨论智慧校园应具备哪些特征、实现路线,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有益尝试,部分高校已取得的成果也让人们对智慧校园有了更多的期待。

  ■ 校园探班

  南京邮电大学 凭学号享受全方位“智慧服务”

  在大学校园中,教室里安装了感应设备,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来开启灯光,当教室里无人时灯光就会全部熄灭。类似的智能化场景不禁让人神往,而这些在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已经实现。“只要具备资金、设备,这样的场景就能出现在大学校园中。”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科技园管委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张登银对记者说。

  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和“智慧校园”建设的高校之一。2009年,南京邮电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物联网研究院,并正式开始规划布局“智慧校园”建设。今年8月,南京邮电大学智慧校园示范工程(一期)已通过专家评审。现在学校已经打造成以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基础,构建集感知、网络融合和开放智能应用为一体的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平台。

  “目前,学校已经把所有信息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上面。不管学生、老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可以登录同一个网站,人事管理、成绩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张登银说,原来学校各个部门可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这就造成信息的不一致,比如一个学生退学了,在人事部门已经有显示,但财务系统可能还显示该学生欠缴学费。实现大平台上的信息共享之后,这种尴尬就可以避免,也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记者看到,南邮智慧校园网站有管理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生活服务和感知服务五个板块。服务板块下面就是人事处、科技处等职能部门的各种功能链接,学生或老师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查询。每个学生或教职人员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同身份看到的内容也是不同的。以教学服务板块中的本科生服务为例,学生可以在其中得到成绩、选课、考试报名、精品课程等方面的服务。

  张登银指出,智慧校园最关键的是应用,即面向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到了学校之后,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学号,在校内通过这个身份标志(及校园卡)他可以享受各种服务,吃饭、消费、查课、选课、预定图书馆位置等等。而且这些服务不只能在电脑上进行,通过手机客户端也可以完全实现。学生甚至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校车时间以及有没有空位,还可以远程上课。”

  “当然,我们目前只是在智慧校园建设的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达到了一些基本目标,平台做好之后还需要挖掘开发应用,进一步丰富。”张登银认为,智慧校园的建设还是任重而道远。

  【智慧化服务场景秀】

  高校房管分配模拟

  时间:上午9点

  地点:某高校房产管理部门

  工作人员小刘打开电脑,看到一个工作任务提示,领导要求他就新的科研楼的用房分配做一个预案,中午前提交。小刘进入校园房屋使用监管系统,将各个申请单位房屋半年来的平均使用率和最近一周的平均使用率做了一个排序。智慧校园可以随时将他的目光投到校园的每一栋楼、每一个房间,让他可以真正将这一重要资源的利用最优化。

  小刘结合其他指标,如各单位人均用房面积、各单位人员职称构成等,很快拟定了新楼的分配方案。其中,他坚决地排除了两个单位的用房申请,因为系统告诉他,这两个单位的用房使用率极低。

  (百度文库)

  ■ 观点

  智慧校园不等于智能应用

  ●宓詠,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过去有些人认为实现智慧校园很简单,有了智能的应用就是智慧校园了。实际上智慧校园是一个整体概念、一个完整的系统,涵盖了从感知、网络、数据、应用和目标服务等不同层面的完整架构,并不是有些RFID等应用就是智慧校园了,其更多的是强调按需服务、快速反应、主动应对等特点,体现的是智能、聪慧的优势。

  但我认为目前高校还只是实现了智慧校园的一些点上的应用,还没有一所高校建成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

  其实,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新阶段,是从数字校园发展而来。从最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到强调应用和数据共享的信息化建设,进而发展到对应用系统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和利用的数据化特征,衍变成注重用户体验、主动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需要充分利用与结合云计算、虚拟化、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新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科研、应用、管理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体现服务的灵活性、主动性、全面性、易用性和个性化、智能化、人性化,实现智慧化校园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

  ■ 技术

  高校对信息化的理解更深

  ●黄坚,神州数码DCN副总经理

  我们提出以融合服务为中心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DCN 作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专家”,也参与了很多“智慧校园”项目的建设,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相比之下,高校对信息化的理解更深,技术也最先进。但其实不同层次的学校,需求和应用是不一样的,如中小学主要是教学需求,而高校除了教学,还有科研需求。从这个角度讲,智慧校园是根据需求而建设的,技术先进也不一定就有用。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在往智慧校园方向去思考,这是一种趋势,尤其一流高校都在做尝试,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更智能化。比如,高校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通过智能终端,使资源变成互动模式,高校之间的课程也做到相互认可,让教育更便利,有更好的体验。在管理方面,高校信息部门与业务的联系也更紧密,学校管理也因此更加智能化。如过去解决学生在宿舍不能上网的问题,需要问学生名字,或者住几号楼哪个房间,才可能知道出问题的点。现在只需要问学生学号,就可以知道他的名字,在哪个宿舍,用的是哪个设备哪个接口,故障定位更加容易,解决问题更有效率。这些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表现。

  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高校的信息(网络)中心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成为对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信息化支撑的必要的单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