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特殊装置和摄影器材拍出“世上最佳太空”;3D转制效果惊人
| ||
| ||
|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誉为有史以来最佳太空电影,影片上映后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但摄制组全部在地球上完成这部影片,几乎一秒钟太空也没去。很多国外观众看完后,最多的疑问是“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切都是靠电影科技的帮助,导演阿方索·卡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透露,詹姆斯·卡梅隆给了他建议和鼓励,譬如发明一些方法让观众如同置身于真实太空。而卡隆和他的拍摄团队最终确实创造了很多新鲜的拍摄手法。
本报综合FX GUIDE网站对影片视觉特效总监Framestore公司的Tim Webber专访,以及国外媒体报道,为观众解释这些太空戏份是如何拍成的。
(部分内容来自影视工业网的翻译,本文可能会减弱观影的新鲜感,请谨慎阅读。)
《地心引力》拍摄的两大武器:一个大型的由一颗颗LED灯所组成的光盒 (Light Box),另外就是动态摄影器材Bot&Dolly的IRIS系统。
1 光盒 为演员提供真实背景
光盒看起来就是个空心的箱子,高6米左右,宽3米左右。内壁由196个LED面板组成,每块面板大小为0.6×0.6米,每个面板上共设有4096个LED灯。有点像是正方体的万花筒。
光盒的LED灯的明暗与颜色由电脑控制,它的功能是协助摄影机打光。当然面板能显示出诸如太空、宇宙飞船内舱等画面,演员在光盒里表演时无需面对绿幕想象画面,更有身临其境感。
比如拍摄桑德拉·布洛克下降到太空站时,她在光盒内能看到太空站离她越来越近,导演可能会叫她看着某一个屏幕上的东西或者叫她伸手去抓一个门把,尽管拍摄现场没有这个门把,但起码演员能看到它的样子。
当然光盒内壁显示出来的画面还是比较粗糙,导演能在监视器上看到演员和太空背景的融合,电影进行后期制作时,所有背景都会通过后期CG渲染,观众看起来会更真实,更像是在太空或者太空舱内。
2 IRIS系统 造成太空翻滚假象
除了光盒外,由Bot&Dolly公司提供的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拥有七轴自由轴向,可追踪拍摄长达10.8米,每秒移动速度4米,以及静止距离可到0.08毫米精准。演员被固定在某个架子上,IRIS控制摄影机的运动,造成演员在太空翻滚的假象。
准确地说,《地心引力》中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掉向”或“砸向”镜头的效果,演员基本上是不动的,其实只有摄影机在动。值得注意的是,摄影机和打光设备是在同时运动,不然演员脸部的光线会出现问题。
拍摄时演员并不需要穿好整套宇航服,大概穿上演出服,只有脸部表情比较真实,包括透明头盔、宇航服、手臂,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都是CG特效做出来的。
木偶装置 实现零重力效果
在过去很多太空电影中,包括1995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阿波罗13号》是运用“呕吐彗星”(Vomit Comet)方式让飞机在高空中进行多次抛物线的飞行,每次飞行可制造出25到30秒的零重力状态。摄制组利用这段时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
事实上《地心引力》最开始计划用这种方式,给有轻度“恐飞症”的桑德拉·布洛克不少困扰。后来为了拍摄更具控制性,拍摄更多长镜头,采取了光盒和IRIS控制系统的结合。
除了这两大武器外,还有一种技术来制作零重力的效果。在某些镜头里面,桑德拉·布洛克会被吊在一个装置上,然后像木偶一样被操纵,以此来制作出零重力的效果。操作这些装置的人员曾在《战马》(话剧)里工作过。
■ 以假乱真
电影里的太空站和卫星都是Framestore事先精准地建过模型的。他们对细节的要求程度也很高。但一些太空舱内部的镜头,还有整个宇宙设置,则是CG特效制作出来的。电影中有很多碎片和残骸的表现画面,则是通过Maya软件来完成的。
■ 转制3D的范本
最初尝试3D拍摄没成功
《地心引力》最开始的名字是《重力:太空悬疑3D》,首周末3D票房占80%,超过《少年派》和《阿凡达》,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好的3D电影。阿方索·卡隆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就想拍成3D,但它却没有使用3D摄影机拍摄,而是最终采用了转制技术。
卡隆说:“4年半前我们就开始准备,那时候3D已经开始流行,直到今天这股热潮还未消散。我喜欢3D,但不是每部电影都要拍成3D。现在有点被滥用了,有时候你会搞不明白为何有些电影非要弄成3D,单纯为了市场而转制3D的已被观众冷嘲热讽。但《地心引力》是为3D而设计的,我觉得它会让你大吃一惊。”
这部电影最终没有使用3D摄影机拍摄,卡隆解释说:“如今的3D摄影机还不能运用在复杂的拍摄上,我们为此还做了测试,先是用了制造汽车的机器人帮助拍摄,拍出一些复杂的运动镜头,而3D摄影机太重,机器人无法承载。桑德拉·布洛克在光盒里进行拍摄,那地方太小了,根本无法容纳有两个镜头的3D摄影机。”摄制组还要在俄罗斯的“联盟号”宇宙飞船的模型上拍摄,卡隆透露,那个飞船小到只有三张椅子合起来这么大,3D摄影机也没法摆进去。
花普通电影
三倍的时间转制
后来制片人发现,转制3D画面和直接用3D拍摄并无区别,效率高很多,于是决定全程转制。
Framestor和Prime Focus是帮助阿方索·卡隆为《地心引力》进行转制3D的公司,影片所有CG镜头都是3D的,由Framestore完成。同时Prime Focus为整个电影出现真人拍摄部分进行转制,总共85个镜头共27分钟左右,包括其中一个长达10分钟47秒的长镜头
Webber说:“对我来说,这不能算是一部后期转3D的影片,尽管实拍部分是后期转制完成的,但更多是CG的元素被直接渲染成3D画面,所有的元素可以被认为是天然的(或原生的)的立体元素,对于大银幕来说,你只是对很小面积的演员和空间做了一些2D转3D的后期工作,那其实真的算不上是后期转制。”
Prime Focus高级主管Richard Baker表示,如何能让转制3D一样发挥出很好的效果,他建议导演在拍摄期间就和公司合作,而不是拍完后才想到要转制。两家公司用了3倍于普通3D转制的时间在《地心引力》上,为此华纳将影片档期推迟了一年。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