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盲道布局应尽量“完美”
昨天早上,我搭乘地铁上班,在1号线东单地铁站,遇到一个盲人正靠在通道一侧墙体坐着。看他焦急,我很想帮他一把,被他拒绝了。原来他忙着赶路,可又不敢“勇往直前”,“不知怎么了,我走着走着,脚下就没了感觉,盲道哪里去了?”他的话代表了很多走过地铁盲道的盲人的疑惑。这也让我想起平时看到的地铁盲道“不完美”的一面。
在一些地铁站里,后来设置的栅栏、自动售票机等“庞然大物”紧贴着盲道或干脆占据着盲道;有些盲道在设置时就很不合理,比如立水桥地铁站,下了13号线地铁站台的阶梯,看到的盲道并没有靠着墙壁,而是弯曲地延伸在大厅中央,盲人要是行走其中,必定会被其他赶路的乘客碰到;有些盲道顺着墙角转了个弯儿,就消失了。
地铁盲道布局不合理,盲人出行就会遇到大麻烦。希望地铁管理方别忽视每一个细微之处,尽量人性化一点,使盲人畅行无阻。□麻贺永(公务员)
劲松桥东公交站亟须治理
劲松桥东公交站停靠车次多,上下车乘客多,而站台面积小,再加上此处聚集了很多黑出租、黑摩的和游商,特别是在下班高峰时段,候车秩序非常混乱,亟须多个部门联合治理。
该站有十多条公交线路在此停靠,而且还处在地铁十号线劲松站的站口位置,上下车的乘客非常多。但是,站台的空间不大,画在道路上的公交车次等候线,被候车乘客踩得严严实实,已经很不清晰,第一次在此候车的乘客很难找到具体的等车位置。
此外,劲松桥东的道路被黑出租车、黑摩的占据了较长一段距离,公交车往往难以停在等候线的位置,导致大批乘客要跟着公交车跑来跑去。在车多、人多的情况下,非常危险。
劲松桥东地区偶尔也会有交警或是城管来治理,但过后又都恢复原样。笔者建议有关部门能联合治理,并加大执法力度,尽快解决该站的混乱状况。□邵兵(市民)
垃圾短信漏网法律应打补丁
根据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近日发布的《2013上半年垃圾短信报告》,今年上半年,我国垃圾短信总量超过2000亿条,平均每个中国人收到150余条。(11月18日《新京报》)
按照2004年工信部《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或用户已经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用户发送商业类短信息。”但是,垃圾短信并没有断绝,相反却非常猖狂,让人头痛不已。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垃圾短信从产生到传播到手机用户手中,缺乏相应的惩罚和约束机制。比如,对于制造垃圾短信的行为,除了诈骗类短信外,并没有对应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方式,很难让垃圾短信制造者为行为埋单。
所以,需要填补法律的漏洞和空白。比如,在侵权责任法中,可以规定垃圾短信传播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比如,对于诈骗类的短信,则纳入刑法视野内,用刑罚手段进行惩罚和处置。再比如,对于垃圾短信传播的行为,可以规定电信企业与垃圾短信制造者承担连带责任,倒逼电信企业技术转型升级,拆除垃圾短信的传播平台。□刘建国(法律工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