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经济新闻·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经济新闻·关注

提高上缴红利比例将倒逼国企改革

专家认为,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每年分红25%到35%,国企也应拿出这部分利润回馈股东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国有企业本来就是全民所有。在《决定》出来之前,财政部与大型国有企业都座谈过,企业都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
随着上缴红利的提高,可能会促使企业去思考,非优质资产该如何退出、如何提高资产收益率等问题。
——国资研究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总经理祝波善
《决定》指出,提高征收红利,并更多地用于社保支出,有可能就是需要这部分资金去弥补社保亏空。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发布之后,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的话题颇受关注。目前,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的原因和执行细则并未列出。

  昨日,新京报记者分别采访了财政部财科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国资研究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总经理祝波善,以及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任浩宁。专家认为,30%这个数字是比照上市公司的平均年度分红比例水平制定的,比较合理。红利征缴后,用于填补养老金亏空的可能性较大。

  1原因 红利上缴比例还有上调空间

  新京报:为什么要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目前的上缴比例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文宗瑜:此次提高比例的原因,第一,目前的比例确实是比较低的。国内、国际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每年分红比例大概在25%到35%之间。此次是基本参照上市企业的年分红比例,国有企业每年也应该拿出这部分利润回馈“国家”这个股东。

  祝波善:提高比例的出发点,源于国企特殊的所有制形态,它具有对国家的责任。国企的利润并不是单纯地要养着国企,国家作为投资人,应该享有投资人的收益。此前,由于对国家作为国有资产所有人的理念和认识的缺位,也曾经历一段时间的零分红。

  其次,在国有资产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淘汰落后,培育先进的问题。从十一五规划之后,一直在讨论转型升级的问题,哪些产业应该追加投资,哪些应该限制投资。红利上缴提高之后,会有更充分的能力去优化国有资本配置。

  另外,怎么保证混合所有制的实现?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分红问题。此前,企业100%国有的情况下,可以每年分红5%或10%,甚至不上缴。今后,如果要引入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股东对每年5%或者10%的分红,肯定是不会满意的。如果没有更多的分红意愿,社会资本也就没有动力进入来形成混合所有制。

  新京报:《决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为什么是30%,不是更多?

  文宗瑜:为什么这次确定了一个30%,有的学者提出40%、50%、60%,为什么没有被接受?因为那种操作性很小,如果把每年税后利润的40%、50%、60%拿走,可能很多企业就转不动了。估计到2020年之前,会逐步上调几次。

  祝波善:我认为30%可能也不是最终的比例。国有资本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应该是有一个区间,分类拉开档次,比例从20%到50%都可以。但不能比50%更高,因为企业在账面上有利润,并不一定就有现金流。比如,有的企业的应收账款,可能在报表中带来利润,但只是纸面财富。比例再高就可能影响企业经营,这并不是分红的目的。

  任浩宁:个人认为,还是有点定低了。比如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国家参股的公营企业,每年的分红比例远高于30%这一数字。例如英国电网,每年的上缴比例在70%到80%。所以,部分国有企业的上缴比例还有上调空间。

  2影响 可能形成倒逼国企改革的力量

  新京报:上缴比例提高到30%,会对国企本身、国企员工、国企高管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文宗瑜:国有企业本来就是全民所有。在《决定》出来之前,财政部与大型国有企业都座谈过,企业都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正常来讲,这一政策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因为上缴红利是税后利润,所以跟国有企业员工、高管收入也没有关系。

  祝波善:对国企可能形成一种倒逼改革的力量,会促进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过去一直强调,国资要保值增值,过程就是不停地扩大地盘、占领资源。近些年来,尽管开始强调不能片面、低效扩张,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今后随着上缴红利的提高,可能会促使企业去思考,非优质资产该如何退出、如何提高资产收益率等问题。

  任浩宁:没有马上提高到30%,就是给央企、国企一段缓冲时间,如果现在马上提高抽走利润的比例,抵触情绪肯定是有的。但从今年到2020年,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产业调整的进行,国有企业的企业定位和管理能力一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此次《决定》中,提到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引入职业经理人等政策,也会更多地促使国有企业中,员工收入与绩效的挂钩。慢慢地,国有企业会变得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并无差别。随着国家鼓励在很多由国有资本垄断的领域,引进民营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就会增加,竞争更充分,这些领域的国有资本也会更健康。

  3用途 提高征收红利或用于填补社保亏空

  新京报:红利增加,会对普通人本身产生哪些影响?通过社保、养老金,将国有资产收益返还社会,是否可行?

  文宗瑜:国有企业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缴税。恢复红利上缴之后,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的征收总额大概在几百亿元的规模。一部分用于国有企业,一部分用于遭受自然灾害的国企,用于民生的部分并不多。如果用于社保,每年社保几万亿,就是国企上缴的红利都给社保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给公共财政,财政收入的规模是十几万亿,几百亿的红利也是杯水车薪。这次《决定》里提到,一部分划拨给社保,一部分用于公共财政的民生改善,未来导向肯定还是朝这方面走的。但是目前,国有资产红利规模还是比较小的,可以等把规模做大之后,再对民生发挥更多的作用。

  国有企业也罢、民营企业也罢,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税收的功能,第二个是提供就业的功能。国企作为全民所有,它提供税收,去年央企缴纳税费近两万亿。大型国有企业是纳税主力,还提供大量就业,也是间接的社会贡献。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不是纳的税少了,也不是没有大量上缴红利,而是垄断经营和高工资、高福利的特殊利益群体。通过红利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不太可能,需要通过混合所有制、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来解决。

  任浩宁:此次《决定》也提到了延迟退休的问题,养老金缺口问题不言而喻。《决定》指出,提高征收红利,并更多地用于社保支出,有可能就是需要这部分资金去弥补社保亏空。虽然不能覆盖大部分亏空,但每年多缴一些,也有一定的帮助。如果不想办法逐渐填平,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造成的亏空将是无底洞。

  2012年国家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央企如果真能拿出税后利润的30%用于填补养老金缺口,总额可超4000亿元。而据中国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2年全国养老金空账总额是2.2万亿元。相比而言,若每年央企上缴红利保持如此规模,其填补后者缺口的作用显而易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