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谁让环保官员将污染举报了8年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议论风生

  从2006年起,江苏仪征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就开始以官员身份举报当地化工园环保违法问题。如今已退休的侯宜中,与化工园已较劲8年,并累计撰写调研材料、信访文件近30万字,但化工园污染问题仍未根治。

  8年,抗战都胜利了,而侯宜中的抗争,却胜算难期。它若是平民的马拉松式举报,就足以让人拍案惊奇,更何况,侯宜中的身份标签还是“仪征环保局党组书记”。

  按照常理,地方环保部门拥有监管排污的权力,只需遵照程序就能敦促问题企业进行整改。可在仪征的治污拉锯战中,化工园竟成了难啃的“硬骨头”,即使环保局官员举报多年,化工废气的问题仍难根治,这无疑煞是讽刺。

  侯宜中与涉事化工园的博弈,暴露出的,是行政管辖权与环境监管权的错位。该化工园是扬州与仪征两级政府“市县联动开发”的重点项目,行政级别与仪征市一样高,导致的问题是——仪征环保局名义上能对化工园进行监管,但囿于行政级别对污染问题唯有束手无策,侯宜中只能选择“一个人战斗”。

  8年、30万字材料,勾画出一条漫长举报路。值得追问的是:侯宜中举报信都交给了谁?涉事地方、部门有无引起足够重视?莫非该化工园背后有靠山?……要知道,让他一人承受监督涉事化工园的重任,确实太过讽刺。对地方而言,若引来“金凤凰”,却无以行使必要的监督职能,也是种尴尬。

  该新闻中,另一重尴尬则在于,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没能衔接。在侯宜中累年持续的举报下,当地政府却治污乏力。在此情形下,涉事化工园对环境效益的透支、生态补偿的落实,也完全不对称。而这,亟须在环境保护机制的完善中,得以梳理和解决。

  环保官员举报污染8年,仍罕有收获,从中不难看出一些环保部门执法尊严的缺失,乃至对污染的放纵。而防止污染园区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既要明确环保部门的查处权等执法权界,也需为其履责创造条件,如消除级别壁垒,让更多的侯宜中能挺直腰板为民办事。

  □汤嘉琛(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