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013广州车展特刊·经销商沙龙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1:2013广州车展特刊·经销商沙龙

“快速扩张致经销商人才全面紧缺”(2)

奥迪、一汽大众、比亚迪等4S店负责人称,完善的内部机制可提高团队稳定性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谷亚雷
高卫国

  (上接B特20版)

  管理人员紧缺问题突出

  新京报:快速扩张使得管理人员短缺。各店是否也有此感受?

  高卫国:此前大多企业缺少人才内部培养机制,导致优秀的人才不好找。同时,每个企业的文化不同,人才吸引到店后也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此外,以往没有那么大的人才需求,汽车行业结构、盈利结构变化也不大,因此很多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跟不上行业发展,容易质疑管理者的水平,从而导致管理人员留不住。

  谷亚雷:管理人员缺失是一类市场中的共性。近年来,各个汽车品牌4S店都是全国开花,尤其是高端品牌的网络数量增速很快,很多跨品牌、跨区域的经销商集团扩网速度很快,因此整个汽车行业管理人员紧缺的状况也更加凸显。

  同时,跨品牌、跨区域的经销商集团所面临的管理人员紧缺问题也更突出。因为,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足够的时间,以及实战经验、阅历的积累。

  赵伟奇:管理人员需要精通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技术等各个环节,并具备管理素养。因此,至少在本岗位做了5年以上的人,才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管理某一个领域。然而近年来,各个品牌扩网速度很快,每一个新店开业都需要管理人员,加速了管理人员的流动,缩短了管理人员的培养时间,从而导致汽车市场管理人员紧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缺乏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意识。

  技术人才需靠实战打造

  新京报:技术人才的成熟需要4到10年的时间,但技术人才近年来的流动颇为频繁。目前各店技术人才现状是什么样的?

  谷亚雷:我认为目前汽车专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只能算是储备,并且与现今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不匹配。当前汽车行业的产品、技术都呈现爆炸式飞速发展,学生毕业时往往会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技术知识,已经跟当时的产品、技术有很大差距。因此,院校对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是其考虑问题的思路和思维,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技术人员,一定要靠实践做补充。

  贾纯岩:近年来,一些4S店确实有一些技术人员,跳槽到其他4S店或者自己开个小店。

  增强内部培养机制应对人才缺失

  新京报:面对上述人才紧缺及流失的相关问题,各店采取了哪些应对举措?

  贾纯岩:首先,我们先解决各岗位人员的吃穿住行,为他们提供宿舍、食堂等,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其次,在薪酬待遇方面,我们为技工、技师、销售顾问等岗位提供的工资普遍高于北京行业平均工资。同时,从2009年开始,我们店就制定了工龄、工资机制,根据工龄的增长工资会逐年递增,保障了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够得到充分肯定。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会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员工的困难,也能够增进员工对领导和企业的认同。

  赵伟奇:首先,我们拥有稳定的人才引进渠道,每年都有学校为我们输送专业人才。我们会安排这些人员进店实习,并派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指导,而后根据其特长设定岗位,争取发挥每个人的不同优势。同时,我们会有日常考核和定期级别考核,为各岗位人员提供充足的上升空间。此外,我们也注重培养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其稳定性。

  谷亚雷:作为区域性单一品牌经销商,我们的扩张集中于北京区域,并不分散。更重要的是,我们长期经营同一品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自己培养起来了核心骨干团队,因此可以保证企业核心人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未来,随着整个汽车行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各个品牌及经销商集团不再急速扩张,各个4S店的人员也会随之稳定下来。

  高卫国: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人才选用、预留体系。一方面,依靠店内人才,完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从而形成造血机制,可以使后续人才能够不断跟进,也能够增进人员对企业文化的情感培养。当然,针对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员,我们也会进行淘汰,保证常用常新,人员绝不会凑合着用。另一方面,为了留下优秀人才,我们公司既为他们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也为他们营造贴心、适合的人文环境。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洁

  专题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