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中秉持公正立场、劝和促谈,并且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打破僵局
| ||
| ||
| ||
| ||
| ||
| ||
|
十年磨“核”,一朝破冰,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的达成不仅是美国和伊朗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更是国际社会共同推动的产物。作为伊核谈判六国之一,中国“两手”助力伊核破冰,作用不可或缺。这一协议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和中东稳定。但观察人士也指出,上述协议能否得到落实,考验着各方的诚意。同时,彻底解决伊核问题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中国】
发挥独特的润滑剂作用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第一手”是秉持公正,劝和促谈。2006年美、英、法、俄、中与德六国磋商机制确立以来,中国从未缺席任何一轮谈判,并在其中发挥“润滑剂”作用。
正如前中国驻伊朗大使华黎明所说,中国与美国、伊朗都保持较好关系,能在谈判出现危机时,扮演调解、缓冲角色,呵护谈判继续进行。与其他谈判方相比,中国作用堪称独特。中方多年来一直推动美国与伊朗直接对话。事实证明,作为伊朗核问题的核心,美伊关系的改善最终促使日内瓦会议达成协议。
中国的“第二手”是为伊核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意见。关于伊核问题,中国的主张始终清晰、明确。第一,伊朗不应拥有核武器。开发核武不利于世界和平、安全与稳定,也不能给伊朗带来真正的安全;第二,应对伊朗合理的安全及经济利益要求予以考虑,不应该剥夺伊朗和平开发核能的权利;第三,不应谋求以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战争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引起中东乃至世界的动荡。
事实证明,中国的主张绝非权宜之计,而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建设性意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富认为,中国秉持的分步、对等原则为各方接受,最终成为谈判的方向所在,使中国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在日内瓦会谈前夕,伊朗总统鲁哈尼还专门与习近平主席通电话,倾听中方建议。
外交部部长王毅也认为,“中方作为伊核问题对话会的重要成员,始终高举劝和促谈的旗帜,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为达成这项协议发挥了我们的作用,承担了我们的责任。”
综合新华社电
【美国】 对中东强硬国家立场缓和
为何经历多年僵局,伊核问题在此时取得突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认为,这是双方利益相互需要促成的,从协议内容可以看出,双方各退一步。从伊朗方面来说,长期制裁难以承受,需通过核谈判缓解西方制裁,这是伊朗方面最主要的考虑。另外,伊朗可能也有缓和与美国关系的考虑。
从美国方面来看,美国战略重心正在逐渐东移,在中东处于收缩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若在伊朗问题上采取强制性手段,能力有所欠缺。所以,通过“软着陆”的方式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另外,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后,在伊核问题上已经释放出很多和缓信号。在竞选时,鲁哈尼就曾经批评内贾德的伊核政策。上台后,他表示要尽快解决伊朗核问题。鲁哈尼的核团队包括伊朗外长的立场都比较亲西方,因此伊朗在解决核问题方面,姿态做得比较足,功课做得也比较到位,谈判的效率也相对比较高。
田文林指出,目前正在胶着的叙利亚局势,虽然对伊核问题第一阶段谈判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有间接影响,美国此次在伊核谈判上表现出学会妥协,和之前在叙利亚问题上接受“化武换和平”的方案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在对待中东强硬国家时,美国态度在软化。另外,伊朗如果可以和美国缓和关系,也会使其在该地区生存环境有所改善。
但田文林也指出,虽然达成了第一阶段的协议,将来可能还会有多轮谈判,而且越往后解决的问题,越是难题。
新京报记者 储信艳
■ 媒体评论
谈判的核心是寻求各方的真实目的,那些隐藏在微笑、握手和言语背后的目的……在核项目中探测伊朗的目的是考验其是否放弃了通过武力威胁控制中东的最终目标。(根据协议),在接下来的6个月,伊朗将允许外界的检查,暂停生产浓缩铀,在这一系列事情上表现出的顺从将检验1979年伊朗革命是否已经走向终结。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伊核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奥巴马在任期内达成了看似最不可能、但是意义却最为丰富的外交胜利之一。在第一任期,奥巴马政府击毙了拉登,结束伊拉克战争。在第二任期,就在6个月前,即使是最乐观的伊朗问题观察家都认为“伊朗重回谈判桌”是一个幻想。这个过程开启于今年夏天,从奥巴马和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互通信件开始。——《今日美国》
美国和伊朗的谈判代表都是有思想的外交家。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互相的不妥协,而是国内的极端势力。对于两个国家来说,迈出一步,就能极大提升和平,互相对过去的错误真诚而发自肺腑地道歉。但美伊两国国内政治环境会将任何道歉信号解读为软弱和自责。这阻挡了美国和伊朗的总统互道一声:“对不起”。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