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主张
奶粉这一年一直很忙。先是年初香港对内地居民限购婴幼儿配方奶粉引发争议。2013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开的390公斤新西兰第二大乳企西部乳业公司的“乳铁蛋白”中检出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以及42吨从新西兰进口的2批某品牌全脂奶粉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后,一时舆论哗然。被中国父母趋之若鹜的洋奶粉遭遇滑铁卢。甚至有人认为这将给国产奶粉创造“翻身”机会。但专家认为,奶源在全世界竞争激烈,没有新西兰奶源,乳企面临无米之炊危机。
今天,乳制品企业继续在品质、营养、安全、价格上面激烈竞争,国内企业生产的奶粉重新赢得市场信心还需观察。而中国人越来越习惯每天有奶的生活,对奶粉等乳制品的非理性需求也越演越烈:因为“几个月后的母乳没有营养”而用奶粉代替母乳、“为了母亲保持身材”而选择奶粉、周岁之后的孩子追逐奶粉(包括“二段三段奶粉”)等被专家称为“非理性需求”,奶粉被这个社会神话般地需要着。另外,对奶制品安全的过度担忧也造成了对进口奶粉的非理性需求。
专家表示,国产奶制品出过许多问题,但是它存在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并不比中国市场上的其他食品更高。母乳的确是婴儿的最好食品,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追求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第二,但已足够好”,是唯一可以替代母乳的婴儿食品。
母乳喂养的父母不必有优越感,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而不得不采用配方奶或混合喂养的父母也不必感到内疚或有压力。在周岁之后,奶只是食谱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营养仍取决于整个食谱中的常规食物。
新京报记者 潘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