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快评】
《焦虑的年代》诞生于猫王与披头士、婴儿潮与越战的时代,焦虑与迷失是时代的主题。不过中国爱乐的演奏有加重“焦虑”的嫌疑。
11月24日晚,中国爱乐乐团在杨洋的指挥下演出了伦纳德·伯恩斯坦的两部作品。开场的《嬉游曲》是作曲家献给波士顿交响乐团100周年的作品,也是他晚年技法纯熟后的佳作,其中既有12音体系,也混合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式的优雅。尽管篇幅并不大,但由于乐曲经常在复杂多变的情感中反复转折,给乐团也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音乐会真正的重头戏则是下半场伯恩斯坦的第二交响曲《焦虑的年代》。从表现形式上它更类似于钢琴协奏曲,但从内涵上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上,作曲家称其为交响曲是绝不为过的。担任钢琴独奏的法国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是当今国际乐坛最闪耀的明星独奏家之一,他的表现也着实精彩,甚至超过了笔者此前所听过的任何一张唱片里钢琴家的表现:不论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性段落还是深邃的抒情句子,他的弹奏都曲尽其妙,绝无一点瑕疵。
1965年《焦虑的年代》修订完成时,正是猫王与披头士、婴儿潮与越战的时代,人们焦虑与迷失的程度较原著所描述的二战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杨洋对音乐中复杂曲折的情感有着微妙的把握,然而由于乐团对于作品本身的陌生,节奏听起来也有些散乱,音色在极强时则明显有炸裂的趋势,从一个侧面上增加了全曲的“焦虑感”,这也算是一点点意外的收获了。
□徐尧(北京 乐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