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笔记】
影片是长镜头的大荟萃,各种运动镜头反复进行着漫长的纵向延伸,也正好把3D电影所具有的视觉冲击优势做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展现。
《地心引力》是本年度最出色的进口大片。它的主题是“不可能”。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要对该片“赞一个”。有几个方面值得一提:
首先,这部电影属于“灾难类型片”,因为这种叙事特征的电影,现在的好莱坞已经难得见到了。在全球观众司空见惯的爆米花灾难片中,通常都要有脸孔分明的正反派,还要有激烈的对抗和由刺眼的快剪堆砌起来的所谓“紧张气氛”,而且十有八九还要硬塞进去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泡沫爱情,以及为刻意营造幽默氛围添加进去的插科打诨……但是以上这些东西在本片里一概没有,甚至连必要的反派人物都没有,整个故事就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呈现给观众的只有女主角的独角戏和她神经质似的自言自语。
单单评论情节的话,那么仅此而已,无甚出奇。但是凭借最尖端的电影摄制技术,导演用各种封闭空间下的运动镜头和特别考验调度水准的长镜头叙述技巧,去突出在失重的舱室内飘游的自由感和身处太空的孤独感,再赞。这个电影简直就是长镜头的大荟萃,各种运动镜头反复进行着漫长的纵向延伸,把空间感渲染得淋漓尽致,也正好把3D电影所具有的视觉冲击优势做了一次教科书式的展现,要比《阿凡达》更能体现出IMAX的视觉震撼效应。
如果说本片只有简单的情景和炫目的长镜头特技的话,那么又错了。因为尽管这是孤独的逃难,但并不缺乏在节奏控制中加进去的紧张气氛。当女主角坐进返回舱后,慢节奏的逃生就随着最后穿越大风的冲刺而骤然紧张起来。女主角最终安然回到人间,预示着在自我的救赎后同时完成了人性的洗礼。
其实,仔细琢磨的话,就会发现这个片子和去年李安导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即都是孤独的个人漂流记和个体救赎史诗。区别是少年Pi偏重文艺色彩,本片是商业制作。在电影情节的重要拐点,比如女主角决定自杀时,导演安排她最为依赖、也是用于牺牲自己的男配角,通过梦境对她进行一次及时解救。这种情节的安排,既属于好莱坞商业片中很老套经典的“主角天助论”,同时也非常符合女性惯有的依赖心理。如果用鲁滨孙来对二者进行区别的话,很简单——少年Pi找到了他的“星期五”,而《地心引力》的女主角身后永远有上帝与她同在。
近几年的引进片,通常都极端推崇美国好莱坞电影里体现的工业元素,崇尚电影产业所代表的科技实力和技术进步色彩。但是,无论是去年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还是今年这部《地心引力》,恰恰都是以通过最简单的二元人物关系就完成了一个成功的、勾人的电影故事。但是,我们也应当谨记:“当技术不再成为瓶颈,创意决定一切”。
□秋原(北京 电影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