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时光】
这两天影院里的IMAX厅挤满了来看《地心引力》的观众,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被与《阿凡达》挂钩的视觉奇观所吸引,然而这实在是一部立意相当不同的科幻片,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以科幻外壳包装的彻头彻尾的文艺片,它踩在巨人肩膀上的技术成就(有了《阿凡达》才可能有这种3D拍摄手段)完全服务于导演阿方索·卡隆从七年前的《人类之子》就开始思考的主题——人类本身在地球中、在宇宙中的价值。
一部几乎全片都发生在茫茫太空中的电影取名“Gravity”,那后面必然有一个落向坚实地表的引力在,那是什么呢?从结尾看,是返回地球,但这不是《阿波罗13》(虽然很巧的是《阿波罗13》里的主演艾德·哈里斯也在本片中担任休斯敦任务中心指挥官的“声优”),因为它绝不是单单为了歌颂宇航员的英勇无畏,当我们看到逃入空间站的桑德拉·布洛克脱掉沉重宇航服,以婴儿在子宫中的姿势缓缓蜷缩,当我们看到她于绝望中听到地球上一位因纽克渔夫为初生婴儿哼起摇篮曲,尤其是,当影片最后神舟飞船伴随坠毁空间站的万千碎片,像精子撞击卵子一样坠入生命的海洋,在那里一个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青蛙)率先游向水面,紧接着桑德拉·布洛克爬向带着原始泥土气息的海岸,艰难但坚定地“学会”直立行走,我们一定会明白,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人”的进化,我们几乎可以听到那著名宣言的回声:“这是生命的一小步……”阿方索·卡隆用极其简约的设定重建了一个创世神话!
《地心引力》的可贵之处应该放在整个科幻电影史上衡量,我们稍一回忆就会发现,除了《阿凡达》(虽然确切讲它的故事并不是纯科幻故事,而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翻版),近几年甚至近几十年来,重量级的科幻电影在“人的价值”这个问题上都相当悲观黑暗,如《2001太空漫游》的不可捉摸的“神意”、《普罗米修斯》视人类如草芥的人神对立,在尼采超人哲学阴影下的科幻片大多怀疑自身,可以说“茫茫黑夜漫游”,像早年《星际迷航》系列剧那样锐意开拓、坚信“宇宙是人类最后的边疆”的殖民主义科幻片少之又少,归根结底是我们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甚至必要性都失去了信心,而《地心引力》在这一点上回归了原点,它绝对地乐观,它要给我们活着的力量,因此在太空逃生的大故事下,安插了女主角痛失爱女、浑浑噩噩活着只求尽早与女儿重逢的前史,而只有死去的人(乔治·克鲁尼突然出现在她旁边的段落堪称神来之笔)才能帮助她重返“阳世”。“无论是带着一个传奇回来,还是在十分钟内灰飞烟灭,我都已做好准备”,《地心引力》再次印证“回家”是人类故事永恒的主题,在生生不息的轮回中,我们每个人都将是有过非凡旅程的宇航员。
□谷峪(编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