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人物
上一篇

媒体说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法制日报》:就像只有个案的公正才有司法的公正一样,只有个案的道德胜利才能体现社会整体的道德胜利。人们相信法律是因为法律可以给每个人以公正,人们相信道德也是因为相信善行可以得到褒扬。所以,老太摔倒真相理应追究,如果蒋老太一方找不到证据就只能承认他们的讹诈行为,而赌咒发誓则大可不必。

  《南方都市报》:我们所谓“扶不起”的另一面,是“医不起”,以及礼坏乐缺的道德崩溃。一切美丽的东西都要有所附丽,谁也没有权利去和整天饿得气息奄奄的同胞讨论道德问题。在中国,做坏人成本很低,做好人成本很高,这让道德工具调整社会行为难上加难,而这些问题的改善,首先应该从制度做起。

  《新闻晨报》:老人并非不可批评,坏人也的确会变老,但对那种用以偏概全的观点来发动对于老人群体的规模化声讨,并由此派生出的对老人生存状态的隔膜,以及进而形成全社会对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氛围,我们必须警惕。至于达州蒋婆婆摔伤事件,其真相到底如何、是谁在说谎,目前为止仍不可遽然做出判断。但是无论如何,我希望公众舆论可以更审慎一些,宽厚一些。

  《青年时报》:“不敢去扶”,不等于可以袖手旁观。这是一个简单的价值判断问题,也应该成为很多人的行为选择。比如在街头遇到老人摔倒时,手机不离身的我们大多数人,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20;还比如,只要条件允许,每个人都应尽到责任保护现场,力避“二次伤害”的发生。还有就是,在手机拍摄保留证据不是技术问题、大多数人都能轻易做到的情况下,施救者完全可以采用请人拍摄视频的方式,完成对倒地老人的施救,更能完成对自身责任的撇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