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特别报道

他让公厕像家里一样干净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11月11日,地安门外白米社区,公厕保洁员韩堆堆站在他日常工作的工具前。
韩堆堆站在地安门外166号胡同公共厕所前的小路上,这条小路不属于他的清扫范围,但他也会打扫干净。

  韩堆堆(46岁) 社区:西城区地安门白米社区

  【德行录】

  韩堆堆把地安门外大街上的3个公共厕所当成自家厕所打扫。工作五年来,无论冬夏,他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9点,轮流查看、清扫,每天打扫十多次,干净得让隔壁胡同的人愿意骑着自行车来这里上厕所。冬天下雪担心居民上厕所滑倒,他买盐撒路面,还找废纸箱铺在厕所门外。遇到醉汉上厕所砸碎玻璃,他帮醉汉清理伤口。背坐轮椅的老人上厕所,帮小孩提裤子,更是常事。清扫公厕这份工作虽然平凡,但他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雪莹 李馨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黄月

  【榜样说】

  只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像现在这样一直认真干下去。

  ——韩堆堆

  【大家说】

  西城区环清环卫服务中心杨队长:韩堆堆清扫的厕所,卫生质量很高,他做的好多事情,都让我们很感动。他是一个热情的人。每次去检查他的工作,他都让我们很满意。

  数百米长的地安门外大街上人气总是很旺,穿着校服的孩子,围坐在桌前下象棋的老人,小店里购物的游客,胡同口聊天的街坊……其中,总少不了韩堆堆的身影,每天早上6点,他都会准时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从黄化门街来到这里。街坊邻居们都知道他,小店里的店员也都认得他:夏天蓝色短袖、冬天红色工服,手里总是握着一根长扫把。他负责这条街边上三个公厕的清扫工作,从2008年夏天从甘肃老家来京打工,至今已有5年时间。

  隔壁胡同住户骑车来上厕所

  清晨,老韩将自行车一搁,拿起扫把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清理的三个公厕分别在地安门外166号胡同、杏花天胡同和扬俭胡同里,他先用长扫把把公厕前的过道扫干净,有时院子里的脏物他也会帮忙清理。等到胡同口干净了,他才打扫公厕:屋檐上的蜘蛛网用小扫把清扫,里面墙壁的白瓷砖用墩布擦。便池清洗分三步:先用钢丝球把内壁的污垢抹掉,再用小扫把刷,最后水一冲,用墩布抹一遍。

  “这长扫把是我从扫大街的环卫工那里讨来的,用着给劲儿。”老韩乐呵呵地说。他没有计算过每天清扫三个公厕的具体次数,不过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除去午饭和晚饭时各休息一个半小时外,他一天打扫每个厕所的次数应该不会少于10次。

  “每天上厕所的人多,看到一点脏就忍不住要擦,三个厕所每隔10分钟检查一下。”韩堆堆说。

  “老韩啊,把这儿的厕所都当成自家的了,一天到晚一遍遍打扫,让公厕像家里一样干净。偶尔有个替班的,我们上趟厕所一下就能看出来。”邻居们很少有人知道韩堆堆的全名,都叫他“老韩”。

  附近奶茶店的一位男店员说,老韩打扫的厕所很干净,夏天味儿也不大,虽然奶茶店边上的商场里就有厕所,但他更愿意走300多米到杏花天胡同上厕所。

  “我还看到过有隔壁胡同的人骑着自行车来这儿上厕所的。”住在地安门外166号胡同的王先生说,他每天进出家门必经胡同口的公厕,总能看到韩堆堆认真打扫的身影。

  醉汉打碎玻璃他搭手相助

  除了打扫公厕之外,背坐轮椅的老人上厕所,帮小孩提裤子,都是老韩常做的事。住在扬俭胡同的吴老先生80多岁,腿脚不便,老韩常常扶他上厕所,家里有个体力活,老韩也常搭把手。冬天下雪担心居民上厕所滑倒,老韩买盐撒路面,还找废纸箱,在厕所门口铺了几米长。

  11月9日下午3点,两名男子到地安门外166号胡同上厕所,一个50多岁,一个30多岁,两人都是一身酒味,说着胡话。年轻人1米85的个子,上完厕所后,忽然挥拳砸向厕所窗户,“咔嚓”一声一块玻璃落在了地上,年轻人满手是血。韩堆堆刚好在打扫卫生,他帮着受伤的男子清理伤口,年纪大些的那名男子拿出100元钱给老韩,说是赔玻璃的钱。推让了几次,老韩说:“换这玻璃要不了100元,你们先去医院包扎手,换玻璃我来处理。”

  住在该胡同的王先生说,就因为这事,他对老韩起敬。

  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去年夏天,一位喝多了的男子一头扎进公共厕所的小便池里,浑身都是污物,韩堆堆帮他清洗,并把自己的长袖衬衣脱下来给他换上。

  白米社区居民李女士说,虽然清扫公厕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又脏又累,但是老韩用心对待。再平凡的工作用心对待,都值得人们尊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