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近600首未出版过的古琴录音,最早录音于1934年;琴家称弥补“老八张”不足
| ||
| ||
|
(上接C14版)
4 琴家相助
林友仁拿出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装了23盘古琴老磁带,这些是他一生收集和整理的古琴录音精华,全部是已经过世的老琴家的老录音。林友仁没做过多的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拿去整理吧”。
林友仁将毕生收藏无私托付
收集工作做到后来,国鹏发现能给他资料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他需要拜访的古琴圈的人的段位也越来越高,很多资料必须要找到琴家本人才有可能拿到。
2010年秋天,国鹏通过苏州琴友徐梁认识了徐的老师广陵派大师林友仁。林友仁当时在北京的女儿林晨家里养病。国鹏以帮徐梁带礼物给林友仁为契机,有了第一次去林家拜访的机会。那一天,国鹏只是向林友仁父女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录音,其他内容并没有聊太多。
过了一段时间,林晨主动给国鹏打来了电话,让他再去家里见一次父亲,并在电话里说有些东西要给他做整理。再次到了林家后,林友仁拿出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装了23盘古琴老磁带,这些是他一生收集和整理的古琴录音精华,全部是已经过世的老琴家的老录音。林友仁没做过多的解释,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拿去整理吧”。国鹏深知这责任重大。
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鹏完成了林友仁交给他的这批磁带的数字化整理工作。他一边做整理的同时,还一边在进行琴家们的采访工作,国内重要的琴家,他几乎都进行过采访,并且留下了影音资料。2012年11月,国鹏来到了林友仁在上海的家,他打算对林也进行一次系统的采访,他想请林友仁谈谈这批老录音资料是怎么搜集到的,以及回顾自己的古琴生涯。
当时林友仁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白天需要做血液透析,国鹏当天晚上9:30到的林家。在采访的过程里,国鹏几次担心林友仁的身体状况,好几次表示“今天就先到这里吧,下次我再来再聊”。但是林友仁坚持要当天聊完所有的内容。国鹏当天拍下的照片里,林家的时钟显示着时间的推进。林友仁不仅回忆了自己收集老录音的过程,还提到自己录制的唱片里,最满意的一张是他1998年在英国南威尔士录制的《林友仁古琴艺术》,他提到了当时使用的琴、自己录制时的状态、还有用的是哪份谱子。林友仁讲到自己年轻时在上海音乐学院做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的时候,国鹏也理解了为何他愿意如此慷慨地将自己毕生收集的资料提供出来,因为林友仁如今看到有个年轻人在做自己当年的事情,有种托付和传承的感觉。
这次采访持续了3个小时,林友仁一直和国鹏聊到了第二天凌晨。国鹏临走的时候,林友仁拉着他的手说“这件事你好好做。”
那是国鹏最后一次见到林友仁,2013年10月12日21时40分,林友仁在上海去世,享年75岁。
在国鹏收集古琴老录音的过程里,身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林晨也一直在支持和帮助他。“林家两代人在帮我做这个事情,毫无保留。这是所有古琴老录音收集故事里,我最难忘的一个。”
5 时不我待
从1985年开始,中国古琴的演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东西消失得非常快,传统的古琴演奏方式受到西方影响和冲击很大。再不拯救的话,古琴的异化过程会非常之快。”
今日许多人的演奏已经变了样
讲到这里,国鹏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电脑,电脑里有着许多个文件夹,里面大文件夹套着小文件夹,都是这些年他整理的各种古琴录音。685个文件夹,7824个文件,208个G,超过万首的古琴曲子,这些还不是他收集的全部内容。
“现在从我个人努力的角度来讲已经到95分了,最后的部分可能要靠机缘了。”在国鹏眼里,要达到100分,首先是要把现在整理到的录音进行出版,另外可能还存在遗漏的资料,他也希望进一步进行整理。
国鹏的笔记本电脑里,有一份他列的详尽的出版报告。其中包括了出版预算,以及他希望出版的内容。他列出了6个出版标准,包括:出版稀少且绝版的历史唱片曲目;大师未出版的代表曲目;从未有录音出版的历史琴家曲目;濒临失传,罕有人弹的代表曲目;代表大师不同艺术时期的未出版曲目和古琴大家之间罕见的合作曲目。在这几个标准下,他计划先遴选出150首曲子进行出版。
“现在的出版障碍主要是资金与版权的协调,光是版权协调就非常费劲。老录音需要后期数码处理,唱片的制作。我初步算下来,需要近百万的投入。”国鹏很希望将这批录音尽快出版,因为他认为,这些大部分录制于1934-1968年间的老录音,琴家们的演奏手法和表现方式还没有受到西洋影响和冲击,而今天很多琴家的演奏已经变了模样。
明代徽王朱厚爝编辑的古琴谱《风宣玄品》里有这样一段话——“其身必欲正。无得左右倾欹。前后仰合。其足履地。若射步之状。目宜左顾徽弦。不宜右视其手。手腕宜低平。不宜高昂。左手要对徽。右手要近岳。指甲不可长。只留一米许。甲肉相半声不枯……不宜飞舞作势轻薄之态。欲要手势花巧以为好看。莫若推琴而舞。若要声音艳丽以为好听。莫若弃琴而弹筝。此为琴家之大忌也。务使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能心与妙会……”
国鹏一边从笔记本里调出了一段管平湖当年演奏时的老视频,一边对照着念起《风宣玄品》里的这段话。在他眼中,今日许多有名望的琴家在弹琴时已经离传统相去甚远。从1985年开始,中国古琴的演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东西消失得非常快,传统的古琴演奏方式受到西方影响和冲击很大。再不拯救的话,古琴的异化过程会非常之快。”
收藏在国鹏电脑里的这些录音的演奏者,很多已经离世,国鹏说“其中很多在20世纪古琴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大家,一生仅有的几首录音都没有机会出版过,我很替他们打抱不平!”
■ 琴家说
这些录音弥补“老八张”不足
●古琴艺术家丁承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查阜西率领王迪、许健走访全国,录下了八十几个琴家的录音,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古琴录音采集,以后再也没有办法做起来。这些琴家都从民国年间走来,当时还都健在,这些录音出版了“老八张”,对这一次采录进行了压缩,很多应该收入的内容没有收入,后来王迪跟我讲过,这次出版他并不满意。国鹏这次拟出版的录音,很多是这次采集到的录音,同时也有扩展,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弥补了“老八张”的不足。可以让今天弹琴的人知道,当时的琴家是怎么弹琴的。
据我所知,国内并没有一个机构进行类似这样的收集整理工作,查阜西先生当年采集到的录音大部分保留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但他们只是放着,立足于藏,外面的人想听却听不到,连我都听不到,更不要说别的人。我曾经让音乐学院发函件,希望翻录其中的曲子,可以付费,都没有做成。顾梅羹有5首曲子在里面,顾的后人去录都没能录成。我纳闷,当年在采录的时候也没有说买断版权,这个不应该成为一个单位的私有财产。我曾经去过香港的录音公司,人家说,我想要哪首曲子就帮我录哪首,一分钱不收,我这样录到了一整盘顾梅羹先生的录音。
所以现在如果有民间机构愿意出版国鹏的录音,是件很好的事。
■ 认识古琴
古琴简介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并不仅仅指古琴这种平置弹弦乐器,它由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等构成。古琴艺术是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中国第二个入选的项目。
古琴名曲
《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酒狂》、《关山月》、《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找“老八张”来听(“老八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根据1960年编创的珍贵古琴录音母带整理出版发行的“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全套共八张CD的简称。当时在中国唱片社及各地电台的支持下,共录制琴曲约1500分钟。皆是名家名作)。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鞍山日报》等
C14-C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