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环保监管没理由总“强硬”不起来

2013年12月0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据报道,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今冬以来,从北到南,许多城市都纷纷被“霾汰”,成为一个个名副其实的“雾都”。

  环保部曾表示,中国不会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十面霾伏”已表明,我们不但走了“老路”,而且还“越走越难回头”。

  现在一说大气污染问题,都会说到原因在于工业排放、燃煤消耗、汽车尾气,甚至还将“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静稳”天气也算作主因。但是,是谁在污染监管中当睁眼瞎?应看到,在产业转型的调整期,许多地方政府没把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统筹起来考虑。但这仅仅是地方之过吗?那些涉及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协调、产品供给、环评许可的中央部门和大型国企,难道就没责任?

  以京津冀大气污染圈为例,河北是重灾区,但河北钢铁产能一直居于国内首位,但其“高产量、低档次”特点非常突出,年产六百万吨以下的中小规模企业约占四成,也是华北雾霾的一大贡献者。《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方案有待实施,而现状亟待反思:巨大的落后产能何以形成?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固然须担责,更高一级的产业协调和环境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

  近些年,环境恶化厉害,与环保部门的惰政和无为不无关系。就拿环评为例,环保部曾有过环评风暴的短暂强势,但到了2008年末,为配合四万亿政府投资,有了环评“绿色通道”,河北产能过剩,有多少是在那一时期上马的,环保部门最有数;最近一两年,环评不但没能阻挡污染项目、风险项目上马,反而成为引发公众环保敏感的导火索,从大连到启东,从彭州和昆明,激起一阵阵群体性抗议。如今又有消息说,环保部要下放部分环评审批权到地方,简政放权可以,但只有理清权责,才能跳脱卸责地方之嫌。

  环保上有中央政策,下有公众支持,环保部门也只有揽该揽的责,放该放的权,在环保监管上“硬”起来,才能对得起公众的期许。

  □曹林(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