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新媒体
上一篇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看港台文学?

2013年12月07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互动】

  近些年的港台文学风潮,让内地读者对张大春、唐诺、朱天心、朱天文、齐邦媛、龙应台、蒋勋、舒国治、骆以军、董启章等作家从陌生到熟知。与内地文学相较,港台作家们的文字之美和对传统文化强烈的守望,也让华语文学更为动人。

  本周,针对这一话题,我们通过新京报书评周刊官方微信(微信号:ibookreview)与网友进行了专题互动。本报特对网友回复进行了归纳整理,与大家分享其中的精华:

  @应未眠:我看港台文学是从一套华语女作家的集子开始的,第一本是朱天心的《采薇歌》,虽然后来买了许多港台作家的作品,但对这一本书仍然是念念不忘的。倘若让我说真的从心底里喜欢的,其实只有朱天心一个人。不是说其他人不好,而是她让我觉得她的作品是有历史感的。

  @南方的小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港台文学,因为父亲订阅了很长时间的《台港文学选刊》。不过当时年纪太轻,看得似懂非懂。长大以后看亦舒、金庸、梁羽生、温瑞安等,不知看了多少,还有台湾的古龙,散文家张晓风、张曼娟、张小娴,不用说三毛和琼瑶了。龙应台,最早看过她的作品《野火集》,很震撼,行文和用词都十分猛烈。而关于李敖这个奇才,只有他的狂言一直言犹在耳。

  @小树那么绿:2007年,初读龙应台的《野火集》,很过瘾,看到的是刀光剑影,犀利的笔锋直刺要害,干净利落。年岁渐长,对生活多了体验与感悟,再读时,又对她多了份理解,她不是战士,她是热爱一切真善美的女人,爱之深才痛之切。舒国治的《流浪集》《理想的下午》则是非常放松非常随意的阅读,像可心美味的小茶点,不忍心一口吃掉,总也舍不得读完……

  @林慕白:说起港台文学,最早想起来的应该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了。前段时间,因为《恋恋风尘》而买了一本吴念真讲述故土风情的《这些人,那些事》,带来了平静的,淡然的,清爽的,咸湿的,海风的感觉。我还在图书馆翻出旧书《台北的女人》,选编了一些台湾作家的短篇小说,如陈映真的《夜行货车》,白先勇的《金大班的一天》等。

  @Ruby Jiang:港台文学和大陆文学其实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我都是作为文学去看的。只是觉得港台文学,尤其是台湾文学,更细腻更清新,譬如林清玄,从不强迫读者接受作者的观点,让读者自己去细细品味;柏杨、李敖大牛气势哄哄,但却后劲十足,发人深省。

  *以上参与互动网友,获赠由世纪文景提供的唐诺《世间的名字》和董启章《天工开物·栩栩如生》签名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