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奇
逝世年龄:49岁
祖籍:山东兖州
逝世时间:2013年12月1日6时30分
去世原因:脑出血
生前职业: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他的双手,有着明显骨节和未经保养的粗糙,可它们被赋予了雕花般的精巧技艺,无影灯下,裹上乳白胶皮手套,就灵动地跳跃起来。
作为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奇用九年交了一份完美答卷:主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00余例,个人年手术量连续五年突破300台。
11月17日,完成最后一次抢救,他晕倒在家里,短暂的醒来,他留下最后唯一的嘱托“明天手术停了吧。”
理想
他喜欢临床、喜欢外科。为实现理想,大学时不喝酒、不打牌、不谈恋爱。
1982年就读济宁医学院时,李玉峰和王奇同住210寝室。
李玉峰的印象中,王奇衣服不多,但穿得得体,皮鞋总擦得干干净净。还很较真,写文章不会出现一个错字,标点符号也如此。
那是个贫困年代,但理想不曾匮乏。
王奇特别喜欢临床,喜欢外科。李玉峰说,为实现梦想,王奇牵头制定了“三不”的死规定:不喝酒、不打牌、不谈恋爱。
而他也为之执着着,李玉峰回忆,解剖课上有弄不懂的,王奇肯定不走。第二天他准是最早到,每天自习到晚上12点,几乎不看电影。
凭着执着和对自己的苛刻,毕业后的王奇成功升入本科,入读硕士,最终考取301医院的博士,成为了心血管外科医生。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到先心病矫治手术,王奇皆精通。
妙手
他有一双巧手,却不是天生的。没事儿就把手伸进抽屉里做“针线活”、缝烂家里的枕头、握坏四个握力器……
2013年11月6日,王奇完成他“扶贫救心项目”的最后一例手术。
来自西藏的先心病患儿扎西平措躺在手术台上,快2岁的他体重只有7公斤,心脏核桃大小,反复的心衰已让他呼吸困难。
王奇在扎西平措的心房上开了个一厘米大小的口子,显微镜下,窥见了心室上大拇指粗细的缺口。他要补上这个洞,推入一块生物涤纶片,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把涤纶片缝补到心肌上,避开肉眼看不到传导束。
扎西的心脏停止,靠体外循环维持生命。这要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心肌的损伤,时间紧迫,王奇高度集中,动作愈加敏捷。
手术线打完最后一个结,心室间膈上的涤纶片平整服帖,自然得像“原装”一样。
这样的手术,甚至难度更大的,王奇一天能做四台,大家说他有一双巧手,稳又准,几个小时下来手也不抖。
可这样的手不是天生的。
办公室里,武警总医院心外科医生马浩总见王奇把手伸在抽屉里摸索着,取出来是张牛皮纸,正面一排整齐的线。原来王奇两手在做“针线活”。
有同事模仿,桌上放张牛皮纸开始缝,被王奇笑话。后来大家明白,纸得放在抽屉里,两只胳膊悬着无所支撑,这才能练出手的稳和准。
有时王奇还在抽屉里放个火柴盒,在火柴盒里练手术线的打结。
爱人唐英华说,在家里,有时聊着天,王奇的手就开始做“针线活”了,“家里的枕头硬是被他缝烂了。”
手术一站接连几个小时,肚子饿手发软,他就在兜里揣个握力器练手劲,从橡胶的到钢的,他握坏了四个。
仁心
王奇每年一半的手术是做给偏远地区的先心病患儿们,科室有时倒贴钱。他总是安慰大家,“咱们这是在修来世嘛。”
武警总医院心外科,总能见一个穿白大褂的高个魁梧的医生拎着大包小包,楼上楼下跑,这是王奇在帮患者交费办住院。乡下患者人生地不熟,王奇有些不放心。
至今,心外病房还贴着王奇和主治医生的照片,床头卡片里是他们的电话。
马浩说,谁没贴照片,不留电话,就遭到王奇训斥,“病人得知道负责人是谁,出了问题知道找谁吧?”
一根100多元的手术线,通常用给一个病人,剩下不管多长,也就扔了。王奇不这样,他把用不完的留给下一个病人,也给手术的人省下几十块。王奇考虑的是几十块能让病人买好几个星期的馒头。
昨天上午,八宝山悼念厅里,来自江苏的徐道文在王奇的遗体前长跪不起。2010年9月,徐带着6个月的儿子来到武警总医院,父子俩都患先心病。治好孩子后,他的室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再没了钱。
王奇号召科室捐助了5.2万元,和主治医生马浩四处奔走终于说服一家公司为徐捐赠了心脏瓣膜。后来每年,徐道文都背着麻袋到北京看望王奇,里面装的是地里面刚翻出来的花生。
从2005年开始,心外科和多家慈善组织展开扶贫救心,王奇带着同事们到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和贵州去筛查先心病患儿。
马浩说,王奇每年一半的手术是做给这些筛查来的孩子们,科室有时倒贴钱。他总是安慰大家,“咱们这是在修来世嘛。”
心愿
多年前,他有个心愿,考上博士去听一次交响曲。多年后,儿子小可有个心愿,和老爸去看场球赛。他却用“忙碌”将心愿深藏。
手术时,王奇的左脚下总是垫个板凳,用右腿支撑着身体。左骨关节久站会肿痛。
李玉峰说,王奇其实是个病包:慢性支气管炎,颈椎病,高血压。
唐英华知道丈夫的疲惫,做好饭等他下班,一进门王奇就恳求,“我休息一会再吃好不好?”
唐英华说,为节省时间多睡觉,王奇不去理发店,让她买来推子,五分钟搞定,但坑坑洼洼的发型常让同事嘲笑。
他和儿子小可有着同样的爱好:篮球、足球。可是爷俩一共一起看过两次比赛。小可说,那是老爸少有的放松时刻,老爸答应带他去看一场金隅的比赛,至今未兑现。
王奇很浪漫,只是没有时间顾及,唐英华说,过生日,大家不爱吃蛋糕,他就切半个西瓜,在瓜瓤里插满蜡烛。
唐英华和王奇走过27年,没有婚礼仪式,当年王奇骑着自行车把唐英华接回了家,以至一年后,邻居才知道唐是王家娶来的媳妇。
王奇歌唱得棒,《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映山红》。李玉峰回忆,20多年前,王奇和他约定,如果考上博士,就花个50块听一次交响曲,此后辗转忙碌,这个心愿也未能了却。
李玉峰回忆起1985年7月他们一起从济宁医学院毕业时,王奇带领210寝室成员起草了一份宣言——《献给未来》。
宣言这样写着:回想一生,不管在事业追求的征途上遇到多少辛酸和委屈,也许成绩大小有别,但一定要说:我们能对得起培养我们的母校和老师,没有虚度年华,历史和社会承认了我们。
时隔28年,李玉峰感慨,“有了王奇,我们就没食言。”
寄语
你离开了,没留给我一句话,却给我未完的义务和无尽的荣耀……愿你在天堂不再劳累,可以看到这边,看到你走后多少人在怀念你。 ——妻子唐英华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范春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