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北京新闻·社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北京新闻·社会
下一篇

西城检方近5年查办涉行政审批贿赂案33人,其中27人为负责人,自由裁量权大为案发主因

行政审批犯罪 “一把手”占八成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张媛)昨日,西城检察院根据其过去五年间审理的案件发布调研数据,查办行政审批过程中产生的贿赂案件共28件33人,其中有27人都是单位“一把手”或部门负责人,占涉案总人数的八成。办案检察官称,这主要是因自由裁量权大,导致“一把手”犯罪比例较大。

  行贿犯罪呈“单位化”趋势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长期以来我国仍然处于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仍未从“全能型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中彻底转变,这就造成了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中仍然过多地采用事前监管、直接管理,也就给手握审批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最终导致“吃拿卡要”、“跑部钱进”等社会乱象。

  检方调研发现,在这种种寻租中,国家每年大量投入的专项资金和补贴款项,由于管理不透明和监督存在漏洞,使得财政资金拨付成为犯罪高发环节。而一些单位为获得行政审批资源,通过“集体决策”的方式,用本单位的公款向掌握行政审批权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使得行贿犯罪呈现“单位化”趋势。在该院5年办理的33人中,涉嫌行贿犯罪共12人,占总人数的36.36%,12人中11人都是犯单位行贿罪。

  应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

  为此,检方建议未来应该明确审批标准,列明审批条件,最大限度限制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减少行政审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审批的随意性。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王才亮认为,“一把手”占八成以上,一方面是因他们权力集中,具备条件完成犯罪,另一方面也是他们因为身份特殊而容易暴露,事实上从行贿犯罪出现“单位化”趋势可以看出,企业通过送钱完成行政审批已经成为了心照不宣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道经手人都可能是亚犯罪的参与者,因此从根本上改革行政审批才是关键。

  【案例 1】

  1、曾担任某地区供暖办主任马某,因辖区内正好有一座企业的家属楼采取企业自行烧锅炉的方式进行供暖,依照政策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补贴,由北京市供暖部门进行核实,区供暖管理部门负责拨款,而马某就掌握着补贴款的拨付大权。为此,2011年冬该企业后勤为了能更顺利地得到补贴款,先后两次给马某现金2万元。

  【案例 2】

  2、曾经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工作人员的陈海峰,利用其主管审评药品品种的职务便利,先后多次非法收受浙江某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给予的好处费共计人民币130万元。

  犯罪成因:

  审批暗箱操作滋生贿赂

  ●行政审批标准不明确,审批人员自由裁量权大。一些审批人员根据经验、关系来决定审批与否和如何审批,因而产生失当审批。

  ●行政审批设置不合理,审批效率低下。一些审批事项环节繁多、手续繁琐,往往形成“马拉松”式的审批过程。

  ●行政审批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严重。一些行政审批机关没有及时向相对人公开行政审批的条件、时限、程序等,相当一部分审批标准是“抽屉标准”。

  ●层级审批制度流于形式。部分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批条子、打招呼”,直接干预审批工作,从中收受贿赂。

  检方建议:

  应定期公开审批情况

  ●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设定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不得变相设定或违法设定。

  ●完善层级审批制度,保证行政审批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对行政审批的复查核实从程序性审查向实体性审查转变。

  ●行政审批机关应定期召开通报会,将重大审批事项的审批结果向公众通报,接受公众监督。

  ●检察机关应拓宽案件线索渠道,对群众举报、案中发现或纪检移送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进行全面收集和迅速查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