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时至今日,20世纪85美术新潮运动仍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以至于艺术界一次次地回望85,准备“再出发”。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85与一所艺术学府”研究展便是一场“回望”。黄永砯、王广义、谷文达、张培力等国美走出的85急先锋们,用作品及文献展现了1985年前后这所艺术学府内外所呈现的艺术实践。该展将展至12月20日。
这或许是学界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创造力的一次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它提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处境:失去什么?哪些东西还值得坚持?新京报特别策划“回望85”专题,采访8位艺术家,将他们在85美术新潮时期的作品与近作对比,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 名词解释
“85美术新潮运动”泛指1985年至1989年四五年之间的一系列美术现象,包括群体、展览、会议、个体与个展、活动等等。85美术运动、85美术新潮的名称是在1986年正式推出的。高名潞在1986年4月举行的“全国油画艺术讨论会”上做了《’85美术运动》的讲话,并在《美术家通讯》1986年第5期上以同一题目发表。同年,王广义也在《中国美术报》第36期上发表了《我们——“’85美术运动”的参与者》。
1985年,浙江美院恢复高考七年后,学院正日益从一种禁锢的状态中逐渐复苏。在高士明(“’85与一所艺术学府”策展人)看来,那段时期有两个突出的征候,“开放和解禁”。开放体现在,仅1985年就有美国史学教授维罗斯柯的‘现代艺术’系列讲座、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以及万曼壁挂艺术掀起的跨媒介的艺术运动;而解禁则“诱发着一代青年的叛逆和创新,也诱发出一种自我解放的力量。”
作为这种开放和解禁的直接表现则是全国各地的艺术青年自发形成艺术群体,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大都来自学院。如以王广义为代表的“北方艺术群体”早在1984年便成立,次年由“85新空间画展”催生了杭州“池社”……仅在高明潞一书《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中明确提及的于此期间成立的社团数量便不下30个。
全国艺术学院的艺术家们把前卫艺术的火种撒播到了各地,“以革命性的前卫话语为旨皈,充斥着反叛意识和浪漫主义激情。各种各样的规则与信条都在新的艺术雄心和观念面前受到挑战和质疑,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和新思想被匆忙而鲜活地抛掷出来。”高士明指出,抛掷的结果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艺术被注入了新的智性力量和精神品质。
艺术批评家费大为强调过“85新潮中的一些作品是非常好,非常纯粹的作品,可以说截至目前中国当代艺术中最好的作品都是在那期间诞生的,恰好那时候政治压力在减弱,而商业压力还没有来到,所以才出现了强烈的创作爆发。”
此后,85新潮随着1989年肖鲁在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上的一声枪响而谢幕。但是,对于艺术界来说,85新潮真的就结束了吗?2007年前后,或许在资本和学术的双重力量之下,艺术界曾兴起一股85回顾潮。2006年11月,艺术评论家、策展人黄专在深圳策划“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2007年,“’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展成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馆展。
今年,随着浙江美院85周年,一场关于85新潮的回望又再度在杭州和北京先后展开。高士明希望通过展览揭示:85新潮到底给我们什么能量?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失去的和坚持的又是什么?黄永砯、谷文达、徐冰、王广义这一批急先锋如今已功成名就,成为市场和媒体追逐的焦点,在资本的胁迫下,他们的理想主义是否还能靠得住?答案或许要留待未来。但高士明很明确,“今天的实验性、批判性和挑战感确实很难与85新潮相比。”
■ 其他重要个案
●个体:谷文达(详见C特14-17版)
●北京:北京青年画家更乐于加入松散型的沙龙聚会,而不喜欢有明确纲领和主张的创作社团。
●湖南·艺术集团: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生为主。
●宁夏“厚土油画会”:1985年11月,宁夏10位中青年画家自发组织成立。
●吉林“北方道路艺术联盟”:1985年1月,由16位探索新的艺术风格的青年画家组织成立。
●河北“米羊画室”:由乔晓光、段秀苍、王焕青组建,开掘民间艺术。
●四川“四川青年红黄蓝画会”:1986年12月7日借《红黄蓝现代绘画展》成立,此前重庆还有业余艺术家组成的“中国无名氏画会”。
C特04-10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陈然 郑淇
专题参考高明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