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新艺术周刊·艺术图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2:新艺术周刊·艺术图式

通往无限幻觉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草间弥生(1929-)

日本艺术家、作家。1929年生于长野县松本市。1956年移居美国纽约,开始展露她占有领导地位的前卫艺术创作。1973年回到日本东京,1975年开始住进了东京一家精神疗养院直到现在。
10岁时的草间弥生,这时开始学画画。
1939年画母亲的肖像画中充满了小圆点。
草间弥生2008年自画像。
1966年,作品《纳西索斯花园》(Narcissus Garden)在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展出。草间弥生穿着金色和服位于作品中,并立牌告示一个金球价格2美元。
作品《再生时刻》(The Moment of Regeneration)。上海当代艺术馆供图
南瓜是草间弥生作品中重要的形象,与儿时生活有关。草间弥生家中做批发生意,家里仓库囤积了许多南瓜等蔬菜。 上海当代艺术馆供图
在《开在午夜的花》系列中,波尔卡圆点的花瓣,中间有着如同科幻小说中外星人般的眼睛。在草间弥生看来,花暗示着生与死,喜与哀,刚与柔。

  “吞下抗抑郁剂后一切即会消失,拆毁幻觉的大门。”一位红发老太用微微颤抖的声音哼唱着,一边双目圆睁地盯着画布画下每一笔。她就是用波点和网眼征服世界的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

  她传奇的人生造就了她传世的艺术:因为幻觉,她在作品中频繁使用波尔卡圆点和网眼的符号。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回到日本后,她住进了精神疗养院,一住就是30多年。她从不畏惧别人讨论她的人生经历而忽视了她的艺术。她曾说:“我的作品是我人生的表达,尤其是我的精神疾病。”

  12月15日,“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第二站将来到上海当代艺术馆,这也是她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型个展。我们就从她传奇的人生出发,打开她幻觉的艺术世界。编译:何建为

  松本

  抗争少女

  1929年3月22日,草间弥生出生于日本长野县松本市一个富裕、保守的家庭。她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她曾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她是位精明的商人,我想家庭生意之所以成功大部分都是她的功劳吧。但是她是个特别残暴的人。她不喜欢我画画,常在我画画时撕毁我的画布。”

  她的父亲,风流成性,常年不在家。“他是个菩萨心肠的人,但是入赘到我母亲家,经济上受她的控制,他在家中没什么地位。”

  草间弥生10岁时开始画画。母亲反对她画画,打过她、踢过她,还把她关在漆黑的小屋里。“我时常觉得没有安全感,”草间弥生回忆称。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得了神经性视听障碍疾病,开始产生幻觉。1939年在她的一幅母亲肖像铅笔画中就已充满了小圆点。

  “我的母亲告诉我,我以后是要嫁给一个有钱人做家庭主妇的。”草间弥生称,为了逃离母亲的暴力,经过一番抗争,1948年跑到京都学习日本画。但是她却很少去上课,她认为学校太保守,老师又与现代社会脱轨。她躲在宿舍自己画画,她代表性的“南瓜”形象就出自这一时期。

  由于母亲的强硬作风,此时的草间弥生情绪极其不稳定,变得精神崩溃。她开始接受心理治疗。“我将幻觉和对幻觉的恐惧转化到画中,通过这种方式,我试着自我疗伤。”

  1957年,草间弥生与母亲彻底决裂——决定去美国纽约。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并告诉她以后永远不许踏进家门一步。临行前,草间弥生烧毁了数千件作品。“我觉得这些早期作品会是一个拖累,如果我以后想在美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但是她保留下来了2000多幅作品,这些作品中都有圆点和网眼符号,并随她一同前往美国。

  纽约

  前卫女王

  离开日本的那一刻,草间弥生就决定要死在美国。

  一到纽约,草间弥生就去爬了帝国大厦。从楼顶俯瞰纽约市,她曾誓言有一天会征服这座城市,用她的艺术热情和储存已久的创作能量让世界记住她的名字。

  那个时期的纽约盛行的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威廉·德·库宁、杰克逊·波洛克这些画家风靡画坛。当她在纽约的生活日益拮据的时候,她的朋友们都对她说:“去画抽象表现主义的画吧,那样你能活下来。”但是,草间弥生想要脱离这股潮流,开启一种新的绘画运动。她开始画那些没有构图的、白色的、无尽的波点。这些波点在巨大的画布上蔓延,形成一张网。

  在纽约,草间弥生还进行了几十次“偶发艺术”,她称之为“身体的节日”,与当时的嬉皮文化有关。她后来评价自己在这些偶发艺术中是“女祭司”的角色。她在裸体模特身上画上五种颜色的波尔卡圆点。“无论公共空间或私人空间,我从不裸露。”她也总是确保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被警察逮捕。

  有一次在华尔街做偶发艺术,她被拘留了,警察要求支付400至1000美元才予以释放。

  东京

  精神病患

  1973年,在伴侣约瑟夫·科内尔(Joseph Cornell)去世的第二年,草间弥生回到了日本。当初并没有打算常住,1975年开始住进了一家精神疗养院。一住,就是30余年。

  外界曾有称,她是主动要求住进去的。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草间弥生澄清了这种说法。她是在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才决定住在精神疗养院的。“他建议我可以边在医院治疗,边画画。我是因为强迫症才住院的,并不是外界所说的抑郁症。”

  她白天创作,在疗养院里或自己的工作室;晚上写作,包括小说、诗歌等。

  回到日本后,她已经出版了10多本小说和诗歌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