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新艺术周刊·艺术家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4:新艺术周刊·艺术家

12月3日作品刷新个人拍卖纪录,接受新京报专访,谈及文字图像、文化词语和生物材料等创作观念

谷文达 中国“野马”跨越世界文化“草原”(1)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将“风”“情”两字融为一体(背景作品名为《谷氏简词-人的研究系列#5风情》),是谷文达擅长的艺术创作方式。他一直将中国水墨的当代转换视为自己的责任。
钱东升 摄

  谷文达

  最活跃的华人艺术家之一,与徐冰、黄永砯、蔡国强并称“中国实验艺术四大金刚”。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1987年移居美国纽约,现为职业画家,曾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画廊举办展览。代表作包括伪文字系列《遗失的王朝》,人发系列装置艺术《联合国》。1998年底,谷文达“蜕变与突破:华人新艺术”大展在纽约开幕,其作品《天坛》登上1999年3月《美国艺术》封面。

  上世纪8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85美术新潮运动中,美术群体在各地涌现,国画系出身、陆俨少得意门生——谷文达,以个体户身份开始了对传统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双向批判,被恩师称为“野马”。

  凭借破坏欲和怀疑主义,谷文达让水墨与装置、行为结合,产生“水墨炼金术”。作品《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遗失的王朝》中,谷文达创造性地用伪文字、错字和非常态文字形成的观念水墨艺术,奠定其实验水墨先锋的地位。

  1987年去纽约闯荡西方艺坛时,谷文达便发出呐喊:“在高的前卫行列,那儿将有我的名字,一个从中国来的艺术家!”在英美新国际主义之下,谷文达运用一位中国艺术家的智慧对文化、种族进行反思。他创作了一批《血之谜》、《生之谜》、《联合国》、《碑林——唐诗后著》等作品,谷文达与蔡国强、黄永砯、徐冰一起,被冠以“海外四大金刚”“实验艺术四大金刚”的头衔。

  当然,质疑也围绕着谷文达,其中以中国符号取悦西方世界似乎是“四大金刚”都要面临的。对此,谷文达处之坦然,“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怕中国元素?”

  作为一名文化迁徙者,中国艺术家在海外有三种选择。第一,作为中国文化代言人;第二放弃自己,完全西化;第三做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但谷文达说他要超越这三种选择,《联合国》帮他做到了这点。

  如今的当代水墨热下,谷文达成为座上客。12月3日北京匡时秋拍中,谷文达创作于1986年的《两种文化形态杂交的戏剧性B1-B3》以1495万元成交,创下其个人拍卖纪录;而12月18日,刘骁纯策划的当代水墨展将展出谷文达新作。

  如今,功成名就的谷文达在外界看来似乎有所退缩,失去了前卫的批判性。近两年更面临强烈的资本裹挟。谷文达流露出一种自省,“我做当代艺术是从水墨跨越到当代艺术,从中国跨越到西方。这就是我的本钱,也是我的运气。”

  (下转C特15版)

  人物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健亚

  图片由谷文达工作室提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