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来信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地铁出故障后工作人员也茫然?

  12月10日《新京报》刊登读者来信,说到12月9日北京地铁13号线和5号线接连发生故障的情况,建议列车一旦发生故障,地铁方应及时广而告之。地铁运营故障后信息播报的问题,我也深有体会。

  12月9日早上8点,我步行至地铁立水桥站A口后,看到站口堵了一大堆乘客。大家正犹豫是进站还是搭乘其他交通工具,而站内工作人员一拨一拨地放乘客进入站台。我问其中一个工作人员,“现在进站‘保险’吗?”工作人员也是一脸茫然,“好像故障排除了吧?”

  我迅速刷卡进站,站台挤满了人,一辆列车开着门停在轨道上,车上也挤满了乘客。我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可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过了大约15分钟,列车才向前开出。到达北苑站后,列车又停了差不多十分钟。当时,很多乘客十分着急,问北苑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到底何时能开,工作人员频频摇头称“不知道”。

  地铁故障情况竟然连工作人员都不清楚,在信息发布方面,地铁方面确实要改进。 □焦向梅(教师)

  二维码跟踪垃圾是有趣的探索

  据报道,不正确的投放,让遍布京城的分类垃圾桶效力大打折扣。对此,西城区正在试点推行一个新招儿:利用二维码进行追踪,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住户可以得到奖励。

  垃圾分类是个老大难问题,没想到“时髦”的二维码还能用在这个领域。从新闻来看,这“高科技”似乎还是很管用的。每家只要把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由垃圾综合处理厂通过二维码扫描仪分拣垃圾,终端电脑就能辨别谁家投放得正确。而投放正确的每年则可以得到奖励。

  虽然从技术角度看起来可行,但整个设备、人力、管理各项投入多少,垃圾分类所产生的效益能否“赚”回来,还是要好好算一笔经济账。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应该是参与的家庭越多才能回报越大,因此怎么激励更多的家庭参与,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怎样,这是运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的一次有趣探索,值得鼓励。 □陶象龙(职员)

  经济学入高中已经姗姗来迟

  北京市教委近日表示,翻译自美国的《高中经济学》教材有望明年进入全市高中。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课程仅仅以应试为晴雨表,非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所在,缺少创新和实用的课程。这不但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使学生缺少了学习的兴趣。开设经济学课程,可以说是课程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值得期待。

  其实,很多国外高中都开设了经济学课,因为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课,而是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社会学科。一方面,学生能通过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科学的思维解决现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运用经济学常识,学会权衡利弊,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进而培养客观和批判思维,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开设经济学课不是让每个人都成为经济学家,而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意识。在高中适度增加实用性的课程,以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应该成为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可以说,这样的探索已经姗姗来迟,希望更多的学校能有这样的意识。 □孙明(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