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文化新闻·动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4:文化新闻·动态
下一篇

桑德尔:科技只是工具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因哈佛公开课《公正》广受欢迎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又来北京了,这一次他为了自己的《反对完美》一书而来,在这本书里,他举出各种各样的事例,挑战人们对完美的认识,尤其是对基因工程对人类的改变提出自己的质疑。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妍

  《反对完美》的开篇,桑德尔举的例子是一对同性恋人想要拥有一个耳聋孩子,两个人都是聋哑人,她们希望这个孩子也能是聋人。后来她们找到了一个家族5代都有聋人的精子捐献者,成功孕育出了一个先天失聪的孩子。这件事引来了美国国内的一片谴责,大部分指责都是认为她们故意把残疾加在孩子身上。而在这个争议爆发不久之后,有一则广告出现在了美国的一家报纸上,一对不孕夫妇寻求卵子捐献者,要求捐献者必须是运动健将,大学入学时的学术能力测试成绩总和要在1400分以上。这则广告的内容并没有人去质疑,但桑德尔提出的问题是,既然都是选择基因,为什么前者饱受争议。

  在《反对完美》一书里,桑德尔认为以基因改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是一种工具,应该在引导下为值得的领域服务,而不是听任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风险。如果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基因来让孩子变得完美,就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会有专门的企业出来满足,最终人类道德基础就会崩塌,人类在宇宙的地位也会错乱。“科技只是工具,不能任由它过度满足人类的欲望。”

  ■ 对话桑德尔

  我反对改变基因得到“完美”孩子

  Q:你在《反对完美》里对现今的很多状况有所质疑,比如每个人都被鼓励要成为完美的人,但你认为基因改良技术的发展不见得都是好事?

  桑德尔:首先我必须要说,基因改良技术是个很伟大的成就,尤其是对医学上而言,所以我不是在反对它,相反我喜欢它,它可以帮助我们治愈疾病,保持健康。我反对的是超过正常医学范围的事情,比如父母利用这项技术选择子女的性别、身高、头发和眼睛的颜色、智商等等,这是我反对的,也包括了人类克隆。本来子女是的生命的恩赐,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如果利用改变基因得到一个“完美”的孩子,这种爱的条件就被破坏了,这样会像是一个工厂,只是满足客户需求。

  Q:你在书中也提到了,父母们应该接受自然给予孩子的基因、模样,基因工程应该有界限。但是在真实生活里,人们很难注意到这种界限,有时候根本就停不下来。

  桑德尔:是的,人们总是难以停下。首先,一些自然遗传下来的一些影响到健康的部分我们当然不应该也不希望接受,比如癌症、小儿麻痹等等,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接受一切遗传基因里天然的东西。但是其实父母真正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的、成为的部分,可能并不是基因工程可以带来的。比如你希望你的孩子有极高的智商、极大的成就,我们把我们认为的好东西给孩子,但是真的要达到那些,大概不是靠基因工程就能帮我们完成的,不是你跟孩子说“你必须得去学校”“你必须要学小提琴”就可以达到的,很多东西是在孩子自身的成长经验中完成和达到的。

  Q:这本书6年前在美国出版,你觉得你书里提到的问题,在过去6年里,是不是变得更糟了?

  桑德尔:确实如此,当年我想要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科技,而科技也确实使一切都变得有可能。今天再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挑战更严峻了,基因改良技术已经走得更远,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革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