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3:书评周刊·候选好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3:书评周刊·候选好书

2013好书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阿尔伯特·卡埃罗》 佩索阿

  商务印书馆2013年7月

  《阿尔伯特·卡埃罗》是第一本从葡语直译的佩索阿诗集。佩索阿的一大写作特色,是他生前曾用多达72个异名进行创作,不同的异名代表了不同的文学追求与创作理念,阿尔伯特·卡埃罗是他所有的异名中最重要的一个。《阿尔伯特·卡埃罗》收入组诗《守羊人》和《恋爱中的牧羊人》等,虽有不少“恋爱诗”,但归根结底,这些诗作是思想之诗、哲理之诗,看似浅易的表达中包蕴着深刻的思想。佩索阿写道:“我的灵魂宛若牧人,/知晓风,知晓太阳,/携着四季的手,/前行,观看。……我没有野心与渴望。/成为诗人不是我的野心。/而是我独处的方式。”一如海德格尔断言的“存在的放牧者”。

  《苦水音乐》 查尔斯·布考斯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被称为“酒鬼诗人”“地狱的海明威”的布考斯基是美国肮脏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美国底层生活,描写其中的卑微、肮脏、堕落,甚至疯狂。短篇集《苦水音乐》中的一系列小说,主角有落魄作家、无业游民、酒鬼、妓女、瘾君子,布考斯基以平白的语言与冷冽的笔触,写出了他们的生活与精神世界。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世界,一个在主流世界眼中价值扭曲却又无比生猛、时而异彩纷呈的世界。布考斯基惊人的诚实,写出了这群边缘人的生活状态。

  《我们家》 颜歌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

  80后颜歌的最新小说《我们家》突破了某种禁忌。作为一名年轻的作家,她以一种从容而轻巧的态度,写出了纷乱而又蓬勃的长辈私情,洞穿了家庭生活的秩序与运行机制。作者对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无疑是带有批判的。在这里,金钱成为一切关系和命运的最终主宰,人物是矛盾的、怯懦的、自私的。但颜歌看待家庭,看待其中个人的态度又是喜剧式的,包含着对人性富有智慧的洞察,以及理解后的同情。她用自己轻松的叙事,写出了善与恶,强与弱,可爱与可悲之间的“灰色地带”。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方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3年5月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的是一个“蚁族”艰辛奋斗的悲剧故事。贫困的农家子弟涂自强一心希望靠上大学、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获得更好的生活。然而,在机会越来越不平等、社会阶层流动越来越板结化的今天,即便他再努力和“自强”,那些不算太高的要求也终会被证明是奢望。方方这部小说篇幅不长,焦点也十分集中,她以耐心、细致且极富同情的笔触讲述了涂自强的生活,引人深思、令人动容。读罢小说,你会发现,涂自强和他生活,对你来说那样近、那样熟悉。

  《繁花》 金宇澄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3月

  《繁花》原本发表在论坛上,沪籍作家金宇澄写一章、发一章,以对上海市井生活的别致描摹,受到追捧,并很快得到文学界的关注。小说像一幅关于上海的浮世绘,用三十余万字和百余个人物,两条时间线索,还原了近半个世纪上海的生活地图和人情世故。文中的人交谈、行动,却从不表露内心,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人物的限定,又承接了中国古典世情小说的精髓。小说的结构、语言、叙事方式,甚至是背后的历史观与伦理观,在近年的虚构文学中都是突出与别具一格的。

  《王道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 王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王道士的孤独之心俱乐部》是王敖诗歌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结集,其中,收录了名作《绝句与传奇诗》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收入了不少新作。王敖的诗歌以新鲜奇妙的修辞、灵动的节奏、绚烂的想象力和对万物奇妙的组合能力著称,于短短几行之中,迅速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感受。或许,这些诗作确实给新读者设置了不小的阅读障碍,因为想要完全领会它们形式与意义上的丰富与能量,需要极大的警觉与专注。然而,好的作品自会给认真阅读它们的读者以奖励。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俄国白银时代的天才诗人曼德施塔姆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控诉暴政与极权,歌颂美与人性,以此抵御时代的黑暗与苦痛。六十年代初,在丈夫去世二十多年后,诗人的遗孀,作家、翻译家娜杰日达·曼德施塔姆开始撰写关于丈夫、关于那个恐怖时代的回忆录,震动了全球文化界。如本书译者刘文飞所言,本书的内容,“其一是关于诗人曼德施塔姆及其诗歌的回忆,其二是对作者所处时代及其本质的反思。”它既是对曼氏诗歌与精神的召唤,也是一个拥有高贵灵魂与极佳反思能力的杰出作家的独立之作。本书最令人动容的地方就在于作者在黑暗年代仍怀抱着坚定的乐观主义,仍然相信自己与同时代人正处于“人道主义和崇高人性全面胜利的前夜”。

  《花街往事》 路内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

  1973年出生的路内是“中生代”作家中书写青春的高手,在《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这些明显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中,他集中书写了九十年代小镇青年的青春与成长,揭示了其中的无聊、创痛与伤害。《花街往事》可以看作路内的转型或突破之作——他不再满足于只写一个人的故事,也不再满足于狭窄的年份限制。于是,在《花街往事》中,时间线被拉长,跨越上世纪六十年代到新世纪;人物变得繁多,彼此之间的命运参差交织。变化的好处是使故事变得开阔,却可能也失去了“集中”所能够给予艺术的优点与能量。路内写得最好的,可能还是青春的失意与迷茫。

  《出租车司机》 薛忆沩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出租车司机》收录了作家薛忆沩在近十年间创作的“深圳人系列”小说,收入了《出租车司机》、《女秘书》、《同居者》等十二个短篇。在这些小说中,作家极少提到在众多“城市书写”中最引人注目的城市地标,也回避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公共记忆。在此,“深圳”成为一个面目不清的场所和背景,成为一种制造压迫和不安的来源。故事虽多以人物身份命名,其中的人物也常常是面目不清的。作者想要关注的,是深圳人的内心生活和“情感震颤”。他的叙述冷静而节制,写出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冷漠、疏离与个人的生存状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