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常》 何怀宏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年7月
有感于当下社会的道德失序,学者何怀宏在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合宜的道德伦理框架,基于传统道德伦理框架,又能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匹配,既能承接大家的精神乡愁,又能满足人们在现代国家对个人权利与义务的探索,既有助于国家建设,亦有助于私人完善。何怀宏的这种努力,所包含的现实关怀不言而喻,他以自己的探索,期待匡时济世,值得敬重。当然,理论探索自有其局限性,毕竟一个社会的道德根基,其生成缓慢,其溃败也缓慢。
《法治是什么》 李贵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
和中国大多数人文社科领域一样,法学界也不乏以否定传统中国来获得西学之现代合理性,比如一提到法治,我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传统是“人治”,实在是我们对中国传统缺乏了解所致。道听途说的常识误“智”不浅。李贵连这本书极具雄心,时间跨度上涵盖整个中国历史,以期对中国法律史进行一种类型学及其转换的研究。作者对中国传统法律形态何以如此,如何界定其特质,还有近代化进程所必须面临的难题,给出自己细致独特的分析,可以修正我们对中国法律传统的很多误解。
《危机浪潮》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8月
在我们将关注当下作为一种现实关怀时,这本书的作者们将关怀投向了未来。诺贝尔奖得主、自然和人文科学家、哲学家,以及公民社会领域的社会活动家,是这本书对话的主体,基于对当今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前沿思想,他们对未来做出了各种预测和展望。我们将发现,一旦以更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知识视野,来看待人类所遭遇的危机,无论是社会的危机,还是自然的危机,它们若能得到适宜的关注,也可以转化为未来变革的动力。而且,整个世界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每个人每一日的生活实践一起决定了人类的未来。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孔飞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年10月
很多人知道孔飞力是因为《叫魂》,他以档案研究为基础,耐心讲述贩夫走卒、乡愚村妇、贫道乞僧等底层百姓在“叫魂”案前后的种种经历,将“乾隆盛世”背后潜藏的危机情势栩栩如生地呈现。精巧文字,意蕴深邃,是孔飞力的历史写作留给人们的普遍印象。而不为人所关注的,恰恰是他蕴藉其中用力最深的问题意识,即现代中国何以构建。在这本十多年前著成的集子中,孔飞力集中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拥有的关于国家现代转型的资源,试图回答中国传统能否为现代政治秩序提供合法性,足见他对中国文化的热忱。
《情感依附》
亨利·马西、内森·塞恩伯格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9月
中国的父母总会在心里寻找一个理想的孩子的样子,然后拿自己的孩子与之比照。但是,孩子们从来不是按照某个被叙述的理想模型成长起来的,本书作者通过多个案例研究以及跨越三十多年的追踪分析,告诉我们,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和孩子之间那些细微的互动,就开始塑造孩子最核心的人格,这个人格决定了孩子以后可能取得的成就与敢于享受的幸福。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深刻地参与影响孩子的成长,而早期亲子互动和童年创伤则深埋于我们的人格,家会影响人的一生,生活有着自己深刻的逻辑。
《情感堵塞》 马茨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年11月
马茨为了在东德那个严重畸形的社会环境中保全尊严的身份,选择成为一位心理治疗医师,侥幸获得一件生存的狭窄之室,性情中健康的一部分得以保存。曾有上千人向马茨吐露心扉,在心理治疗的岛屿上,他以这样的方式直面社会真实。两德统一之后,他带着切身之痛,分析东德压力型体制对普通民众心理的影响,你将看到最庸常的生活那惊心动魄的心灵变异。灵魂的康复比体制转型要艰难得多。
《民主的精神》 拉里·戴蒙德 群言出版社 2013年10月
神学家和哲学家尼布尔曾如此解释民主,“人性的败坏让民主成为必要,而人寻求正义的能力又让民主成为可能”。在中国当下,民主之必要性与可能性,始终是大家讨论的热点之一。本书对世界各国民主化转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尤其强调民主化过程中人的因素。译者张大军在这方面亦有深思,他曾著文论证,如果中国人寻找正义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心灵无法摆脱精神专制的枷锁,民主就会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目标。作者与译者各自在思考上的努力与相契,构建了本书内在的卓然气质。
《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粲然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粲然曾是一位文艺青年,以丰富的想象力写着古灵精怪的小说和专栏,孩子米尼来到这个世界后,粲然的文字重心落在了米尼身上。她为孩子写起天马行空的故事和童诗,与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用故事教会米尼面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离别和悲伤。据说她两岁的孩子,已经成为懂得怜悯人的小精灵,懂得体谅别人的孤独,还会说“把星星放进房间”这样的诗句。当下优秀的儿童文学读本多为引进版本,与中国的环境和文化依然有着隔离,优秀的原创儿童文学极为匮乏,粲然用自己的言行和文字,树立了为人父母和创作的榜样。
“回望民国教育系列”《给教育燃灯》 傅国涌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年3月
过去并没有过去,百年前的理念,置于今日仍然鲜活,甚至,略显超前,这便是思想的生命,即便掩藏于布满尘埃的书页之间,仍然有不会逝去的新生命。这套回望民国教育书系,就是把生于过去,但生命力远远没有被人所辨识的教育思想重新整理出来,带到我们的面前,书中前贤关于公民教育甚至性教育的看法,即便置于思想更开放更多元的当下,依然是灼灼有光,令人震撼的。由此可见,传统并非自然显现,需要我们主动的追寻。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