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7:书评周刊·候选好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7:书评周刊·候选好书

2013好书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父子大学》 范福潮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年9月

  范福潮少年时,恰逢一个秩序扭曲的时代,“文革”乱世,无处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他的父亲却向他发出了诚挚温馨的邀请,直接跟随自己学习传统经史,“没有校园,没有教室,没有同学,没有教授,没有论文,也没有文凭,只有一间陋室,几箱旧书,父子相守,言传身教”。书中所记点点滴滴,可见传统读书人治学的清明,以及做学问的严谨,父子大学,超越时空,令人感佩不已。

  《打开绘本之眼》 松居直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6月

  “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身后有一条路。”绘本之父松居直曾如是说。《打开绘本之眼》在深入探究绘本世界之外,松居直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回顾了绘本之路的艰难。日本战败那年,18岁的松居直很迷茫,军国主义教育教人时刻准备去死,从不启发人思考如何好好生活。理解松居直的绘本思想,找到这一原点,便会有更好的把握。绘本是小孩子的玩意,其中却大有深意,战后日本公民社会的建设,便是从这些锱铢小事做起。儿童虽幼,绘本事小,却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这是绘本推广者们心中的深沉情怀。

  《哲学小讲座》3 《我有一点喜欢你——关于爱》

  (法)让-吕克·南希

  新星出版社 2013年8月

  别被名字吓到了,这当然是哲学书,但不是那种“吓人”的哲学书,而是那种,怎么说呢,或许是让孩子长大了也不会觉得“哲学”吓人的书。说到底,所谓哲学,讲的不就是这么些事情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有没有神?神是什么?人们为什么会长大?人们为什么有善恶……这些问题,大人们自然都有答案,我们习惯于立刻告诉孩子我们心中的正确答案,而在哲学思考最为流行的法国,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帮孩子们自己去想,去得出自己的不同结论。奇妙的是,多元价值与社会共识,最终都从这些思考实现——反倒是正确答案,让孩子们越长大越迷惘。

  《共读绘本的一年》 薇薇安·嘉辛·佩利

  新星出版社 2013年5月

  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所作绘本,立意深远,有直达内心的力量,直击灵魂深处,引领读者倾听自我的声音。缘于对大师笔下田鼠阿佛的热爱,拿棕色蜡笔的五岁女孩瑞妮,引领全班踏上探寻李欧·李奥尼的奇妙之旅。而瑞妮的老师——薇薇安小姐将自己置身于聆听者、观察者、记录者的位置,以平视之姿,陪同孩子们读、演、画、讲李欧·李奥尼的绘本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满足其探索欲望,激发其思考热忱,保护其创作热情,共同创建了一个让思想自由翱翔的阅读理想国。

  《爱哭鬼小隼》

  河合隼雄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童年回忆录,被包装成男孩版的《窗边的小豆豆》。比之黑柳彻子,河合隼雄当然是专业知识分子,但关于童年的回忆,两本书确有相通之处——他们的时代背景相似,都面对一个相对严苛的传统教育环境,但又都遇到了相对开明的老师或父母。相对而言,黑柳彻子记录更多的,是包括小林宗作校长在内,世界对小豆豆的影响与促进,而河合隼雄着力更多的,则是一个小男孩的内心成长,特别是他逐渐获得力量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两本书对读,确有相得益彰的妙处。不过显然,小隼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小豆豆,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更多家长和老师们去思考的。

  《新童年启蒙书》 郭初阳 蔡朝阳 常立 蒋瑞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1月

  面向孩子的公共写作,由儿童教育领域活跃的知识人郭初阳、蔡朝阳等人执笔。近些年新一轮的启蒙写作颇成气候,特别是资中筠等老人面向青年的一系列作品,已经快成为新的浪潮了。但浪潮之中,读者和作者大概也都难免“常识需要不断重复”的感慨——如何在重复常识的过程之中触发读者新的思考,这当然需要新的读者有更强大的思考能力,新童年启蒙书便从对未来读者的“启蒙”出发,不是为了向孩子灌输某家某派的观点,而是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体验入手,去训练孩子们真正的思考能力。从儿童角度解说经济,从一场会议阐释规则与自由……新的公民,或许就始于一卷小小的新童年启蒙读本。

  《重返10岁》(波兰) 雅努什·科扎克 魏荣梅

  金城出版社 2013年8月

  致敬之书!对于今日的孩子们来说,《重返10岁》可能不一定是最吸引人的读物了,他们有太多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可以选择,他们也可以从各种流行的童书作家那里得到更多快乐,他们可能甚至完全没听说过科扎克这个人——但认识并理解伟大,永远都来得及。

  科扎克是波兰人,100年前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发展的先驱,他解放了压抑教育下的儿童;科扎克是犹太人,他和他的孤儿们一起在集中营走向生命的终结;科扎克是一名教师,他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他的孩子们。这是一个伟大而又沉重的故事,但科扎克其实是一个快乐的人,在这本高兴的书里,他让自己的主人公重新变回10岁,重新成长一次。

  《吾国教育病理》 郑也夫

  中信出版社 2013年10月

  当下教育之病症,痛心疾首者不少,疾声呐喊着亦不少,该讨论的都已经讨论,眼看痼疾仍在,伤害未褪,热忱之声在冗长的时间里渐渐失去了声响,而有些浅显的批评,重复千遍已成噪音。郑也夫却仍是一腔热情,怀着强烈的现实关怀,不由得自己出离于愤怒而沉于平静,条分缕析吾国教育病理,在他自身理性所保障的范围内,寻病因,找药材,开药方,热切呼吁基于人之发展的教育。

  《南下北上求学记》 陈桂棣 春桃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3年10月

  《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作者春桃夫妇,为了孩子的教育,经历了一场南下北上,迁居择校的过程。但他们的孩子并未在小学六年频繁换校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此书是母亲春桃用饱蘸泪水之笔写出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小城镇鲜活而具体的教育生态呈现出来。成长之痛,教育之困,春桃一家的经历,足以构成一个中国教育现状的典型缩影。孤独负重的孩子,有爱无助的父母,不知何处突围的教育困局,所有这一切,述说着我们时代纠缠深切的爱与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