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北京地铁票价承受不了的“重”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北京论坛

  北京地铁调价问题,再度引起广泛关注。可以说,涨与不涨,北京地铁方面每年都被同样问题拷问着,总是一片喧嚣之后,又复归“平静”,问题却悬而不决。其实,公众纠结的恐怕不是地铁本身,而是北京地铁定价被赋予太多的社会功能。

  或许,在有的决策者或普遍市民甚至媒体眼里,北京地铁维持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低价位,这是首都的骄傲甚至标志。北京地铁的价格长期以来一直被这个泛道德标准绑架着,以至于决策者不敢碰、民众不让碰、运营方没法碰。其实,任何价格的调整首先都不会是个道德问题,北京成为“首善之区”也远远不取决于地铁的低票价。如果现实中的各方任由一个伪命题纠缠着,其结果只能是让北京地铁不堪重负。

  低票价与乘客“被挤成相片”共存,是北京地铁运营中的现实。但在现实条件下,两者不可能互为因果:一方面取决于地铁的公共品性质,一方面受制于大量“刚需”的存在。地铁票价的调整与否,主要应取决于其运营成本分析,而不是拥挤与否。其实,目前舆论与民众讨论的主流,不在于地铁该不该调价这个“因”,而是能不能有效缓解拥挤这个“果”!而以现在的低票价为基础,北京地铁压根就没降价错峰的能力。

  再者,任何公共品的提供,都应以能可持续为目标,地铁亦不能外。每张票价2元的背后亏损2元、市财政对公共交通的补助甚至远超对公共卫生、完善路网建设投入,这等于自增亏损,也引发了民众对地铁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思考。事实上,调价消息发布后,从专业人士到网民,对北京地铁适度涨价的预期都表现出普遍的理解与宽容。毕竟,合理分摊政府、市场、企业和个人在地铁运营中的成本,才是各方面要追求的最大公约数。

  说到底,在目前条件下,北京地铁涨与不涨,不是主要问题;涨多少、怎么涨,才真正考验各方的智慧。打破在地铁价格调整上的禁忌,让问题回归其本身、回归到理性,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一定能找到一条让北京地铁释“重”前行、良性发展的新路径。

  □江南一木(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