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门调查显示,高峰时段近四成出行人群不是刚性通勤需求;今年公共交通补贴预计达180亿
|
北京地铁调价方案猜想
方案1 高峰时期价格调整
【经验】伦敦:高峰时段乘地铁更贵
伦敦实行高峰时段提高票价。高峰时段是周一至周五6:30至9:29和16:00至18:59两个时段。如果买一张一天任何时段都可以使用的日票,需要8.8英镑(约合人民币87元);而如果只是买非高峰时段的日票,则只需要7.3英镑。30.4英镑的周票、116.8英镑的月票和1216英镑的年票则不分高峰和非高峰时段。
伦敦一共有9个区,一般来说是按照离市中心远近程度划分。1区之内的票价较低,1-2区之间的票价会更贵,1-9区的票价是最贵的,高峰期达到6.7英镑(单程),非高峰期则是3.9英镑(单程),如果没有公交卡的话则要付7.8英镑的现金。据新华社
方案2 普遍涨价
实行独立的单一票价,比如北京目前执行的2元单一票价,可在全路网乘车。
方案3 按里程分段计价
【经验】香港:最低4港元最高46港元
港铁实行分段计价制,最低票价为4港元(约合人民币3.12元),其后随乘坐距离逐段递增,最高为46港元(约合人民币36元)。以横贯香港岛东西、长13公里设有14站的港岛线为例,乘坐2站以内票价为4港元,乘坐3至5站为4.9港元、乘坐6至8站为6港元,乘坐9站以上为7.4港元。
港铁的定价标准还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例如,从香港岛乘地铁进入九龙半岛需穿越海底隧道,即使仅乘坐一站也价格不菲,从香港岛的中环至九龙尖沙咀便需要8.7港元。据新华社
方案4 按乘坐线路数量调价
比如说同一线路乘坐只收统一费用,跨线换乘就需要多付费。
方案5 有涨有降
根据出行距离和时间有涨有降,这种方式主要鼓励有长距离出行需求的人乘坐地铁,短距离出行的人乘坐其他公共交通或者自行车出行。
■ 他山之石
台北地铁车票按种类计价
台北捷运包括了地下地上的轨道交通。捷运的车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捷运公司发行的票与卡,单程票、一日票、24小时票、一日纸票、团体票、纪念车票、携带自行车单程票。
另一类为悠游卡公司发行的车票,分为:普通卡、学生卡、数位学生证、优惠卡、敬老卡、爱心卡、爱心陪伴卡以及观光护照1日券至5日券不等。据新华社
新京报讯 北京市地铁调价方案将择机发布,目前正在进行调研和方案甄选,调价方案包括高峰时期调价等五种思路。昨天下午,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票价调整主要目的是想把驾车通勤人群吸引到公共交通方式上来。根据乘客抽样调查,高峰时段坐地铁通勤的仅占61.7%。
调价方案有五种 仍未确定
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马伯夷表示,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已经达到465公里,8号线两段还将在今年年底前开通试运行。尽管如此,每年30%左右的客流量增长幅度仍让地铁十分拥挤。
上周,北京市发布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差别化票价,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目前就我们所知,对这个方案酝酿包括高峰时期的调价;普遍的调价;按里程分段计价、按乘坐线路数量调价、有涨有降的方案,都是在论证和比较中,目前没有确定方案。”马伯夷说。
目前地铁短途出行占比15%
至于地铁票价调整后能分流多少高峰客流?北京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轨道处负责人张文强介绍,通过调查,乘坐轨道交通距离在6公里以下的人占15%左右,“因为距离很短,调价后,如果这部分人采取别的出行方式,能够缓解很大一部分拥挤情况,但具体多少现在不好说。”
马伯夷表示,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借鉴国内外的各种经验进行前期调查研究。“票价对老百姓、和城市管理都是很重大的事情,肯定要按照程序一步步走。”相关人士介绍,主管部门制定出价格调整方案草案后,还要通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审核、评审机构进行评审、价格听证会进行听证等步骤才能够最终执行。
1 调价能缓解高峰拥挤吗?
据交通部门统计,北京地铁高峰时段进站量占日均进站量的47.46%,有些线路的满载率达144%,车站站台、通道和列车运载能力处于严重超饱和状态。有网友戏称,“坐地铁都被挤成相片了。”
据11月客流量统计,2个小时内的进站乘客超过两万人的车站有三座,分别是天通苑北站、天通苑站和回龙观站,周围均有密集住宅区。除了要绕过长长的限流通道,还要挤上三四次才能上车。
【解题】
将短距离乘客引至地面
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方平介绍,调整价格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公共交通环境的改善,最大限度把出行比例吸引到公共交通上来。
马伯夷介绍,一般来说,10公里以下的短距离出行由地面公交承担较为合适。而北京地铁过多承担了短距离的出行,乘客一次出行乘坐距离在6至14公里的比例约为35.9%,造成了公共交通使用结构不合理的局面。“这部分人选择公交出行,就能缓解很大一部分。”张文强说。
“缓解地铁高峰压力将会采取综合举措,包括加快快速公交车道的建设。保证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就可以将部分客流重新吸引到地面公交上来。”马伯夷表示。据了解,在调价方案中,也有考虑保障通勤需求,对于通勤出行可以采取单位明补,鼓励公务人员公交出行。
2 财政补贴负担不起了吗?
北京市每年都有巨额财政补贴给公共交通。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马伯夷介绍,经测算,每张2元通票背后,都有近2元的补贴。
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以此测算,公共交通补贴一项,占到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要高。”马伯夷说。
【解题】
2元通票时代将终结
轨道处负责人张文强介绍,如果不是有财政补贴,2元票价根本支撑不了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人员费用、电网、设备、车辆的维修费用支出很大,这些资金都有缺口。
据交通部门介绍,目前正在酝酿地铁票价上涨方案。“仅高峰期涨价”、“普遍涨价”、“按里程收费”、“有涨有降”等方案都在考虑之中。这意味着,北京地铁“2元通票时代”将终结。
曾在国内多个大型交通项目中担任顾问的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目前北京市的低票价政策是一种“普惠制”政策,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也不利于公交的可持续发展。财政蛋糕就这么大,越来越多的财政补贴放在轨道交通上,减少了其他民生项目的投入。在他看来,调整票价是必然趋势,也是必要手段。
3 调价会使出行成本激增吗?
据了解,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出行成本占平均收入水平的10%以下比较合理。目前北京市民的出行成本所占收入的比例相对较低,地铁是上班族的首选交通工具。
据《人民日报》报道,地铁上班族每次2元,每天4元,按每月5000元工资计算,出行成本占2.4%。但对于路远的上班族而言,他们最担忧的是按里程收费。有人抱怨,“地铁要是涨价,我们这些离公司远的上班族可怎么办?按里程计费,一天20元,本来工资低才住得远,现在生活成本更高了。”
【解题】
通勤乘客或有票价优惠
据了解,目前交通科研部门正在综合北京市情况,分析制定合理的出行成本比例。交通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调价也会考虑百姓通勤成本和市民能承受的调整程度。
据介绍,目前交通部门对通勤需求占比都有调查,票价调整是结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大气污染等因素整体考虑。北京市交通运输管理局轨道处负责人张文强介绍,公共交通的定位毕竟是公益性的,票价政府承担多少,市民多少,要有合理比例,不能完全政府买单,也不能完全百姓买单。
运输局相关人士对新华社表示,未来可能将考虑对通勤乘客进行票价优惠,将合理保护出行刚需。
交通专家徐康明建议,针对一些低收入人群和远距离“上班族”,可以采取定项补贴的形式,防止出行成本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压力。据内部人士透露,为鼓励公交出行,可能建议将各单位执行工资含交通补贴的“暗补”变成“明补”。
4 放弃地铁如何出行?
交通部门通过对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发现,高峰时段的通勤出行比例为61.7%,公务出行比例为11.8%,生活类出行比例约为26.5%。按照该数据计算,日均约有300万人次是非通勤出行。
【解题】
地面公交还能承载500万客流
交通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地铁调整价格目的是合理分担交通出行流量,形成地铁为框架、公交为辅助、局部交通配合的合理交通出行方式分配。“不是说调价后一些人就会被挤到地面公交上,部分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出行人群会选择错时出行。”此外,北京拥有2.2万辆公交车,载客量可以达到1800万人次,而现在实际每天只有1300万人次客运量,还有500万人次的余量。“足够分担地铁调整过来的客运量。”目前,公交集团正在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削减重复设站,完善枢纽建设和地铁的接驳。
■ “缓挤”招数
增加客车容量
有专家表示,增加客车容量与列车运行效率都是“缓挤”办法,但操作起来都有难度。在增容方面,可采取增大客车车厢容量或增加列车车厢数量的办法。然而,据介绍,一旦地铁建设规划确定,线路的所有设施、设备则都是按需来建,建成即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北京地铁在建设上预留出站台、轨道等各种空间,这对于很多既有线路来说难度也很大。
在增加列车车厢数量方面,专家认为,受到车站站台长度的限制,目前北京很多新建线路都具备使用八节车厢的条件,但由于地铁是网络运行,如果有的线路是8组、有的是6组就可能造成运力不平衡,给整个路网造成影响。
北京市运输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地铁既有线路目前已经没有车厢调整空间,但新线路大部分采用了最大的A型车厢,将大大增加运力。
缩短列车间隔
除此之外,有乘客提出能否进一步缩短列车间隔。对此,一位北京地铁公司设备部的专家表示,目前在北京地铁所有线路中,已经有7条线路的实际运营间隔小于3分钟,2号线、4号线发车间隔已经达到2分钟,在国内、国际已是先进水平了。
预先设计规划
有专家认为,北京地铁多条线路开通不久就已经达到设计最高客流,表明在规划和设计上没能考虑到北京城市和人口发展会这么快。为此,新线路的开通必须综合考虑地面交通、附近居民区、乘客结构的因素预先规划,防止出现“出城睡觉、进城上班”的窘境。 据新华社
A10版-A11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郭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