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评论周刊·人物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评论周刊·人物
上一篇

有形的补偿与无形的损失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本周人物·赵作海

  在被错判的十几年里,他的身心所受到伤害的后遗症,其主要表现包括过分惜财,对安全感的极度怀疑,生活技能偏低,看事相对阴暗等。这些都为他在重建生活中,暗埋下了杀机。

  本周,赵作海再次成为新闻人物。媒体报道,在2010年获得错案国家赔偿之后,因为钱的分配等问题,他与亲人们反目,做生意又亏得一塌糊涂,3年时间,65万赔款消失大半。

  3年近40万的消费,这是什么样的节奏?照此速度,不出几年,赵作海将如他所担心的那样,坐吃山空,老无所依。但他的现实处境,并不像当初他被错当成杀人犯时的境遇那样,令观者产生同情感。相反,大家在替他惋惜的时候,难免还有些说不出的怪异感觉,这种感觉很难说得清是褒义还是贬义的——用传说中的“哀其不幸”和“恨其不争”来形容,倒是比较准确。

  在这里,我首先不隔空猜测和探讨他的用钱方式是否科学与合理。单是一个他和亲人们为了钱而撕破亲情的事,就显示出他对事情的把控能力有问题——部分亲戚把65万赔偿金当成“意外横财”,想来沾点光甚至捞上一笔,是符合当下乡村的实际民情的,这种势利的亲戚,原本也无所谓。但对于他那些与他一样深受十多年苦难的儿女们,作为错案的直接受害人,孩子们想得到一定的补偿的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赵作海也努力想这么做,包括为儿子娶亲之类的事情,就是例子。

  但由于他也重新娶妻,客观上,造成了儿女们与新妻之间因为利益的焦虑,而出现纷争,甚至出现儿子悄悄取走14万的事情。而这14万,从某种程度上,“买断”了他和儿子之间的亲情。要知道,他出狱时和儿女们重逢时的感人场面,以及他十几年在牢中生活时儿女们艰难生活并与他一起坚定地走申诉之路的故事,至今还挂在网上,再看时,依旧让人动容,甚至更加令人伤心。

  家务事是很难分出是非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一家之主,赵作海并没有把握住维护家庭团结和稳定的大方向。仅此一点看,他的处事能力是有缺陷的。加之他在此后一系列“生计”中的低水准表现,足见其与时代的脱节,与生活的脱节,有多么严重。这从某种意义上,这些表现可以部分归咎于在被错判的十几年里,他的身心所受到伤害的后遗症,其重要表现包括过分惜财,对安全感的极度怀疑,生活技能偏低,看事相对阴暗等。这些都为他在重建生活中,暗埋下了杀机。

  赵作海的经历,不啻是在提醒我们:对于像他这样生活曾经被毁掉的人,重建,并不只是给他些钱或帮他修一座房,这些有形的东西,都无法弥补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影响着他人生的东西,比如精神,比如心灵。 □曾颖(作家)

  ■ 当事者印象

  被争夺的赵作海

  年末,又看到了赵作海的新闻。出狱之后,他的新闻,几乎都和钱以及被骗有关。

  坐了11年冤狱换来的65万块钱,没能给他一个安稳的晚年生活,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被亲友拉响。

  我记得三年前,他刚出狱时的情形。身边的人都为他赔款的事情出谋划策,他最终在半夜摁了手印,同意65万的赔偿。那张支票,他藏起来,第二天偷偷地去银行换卡。

  他知道这65万对他意味着什么,他盘算着,建4栋房子,三个儿子一人一套,他自己单独一套。

  那个时候的赵作海,对生活充满着切实和稳妥的希望。

  后来,他结婚了。再后来,他认识了很多人。

  2010年11月份,他来了趟北京。一个反腐网站的人陪着他。我们一起吃了顿饭。老赵那时候做了“公民代理人”。他觉得自己可以干更多的事情。他说“我掉队太远,要迈开步伐,随着社会的潮流前进”。

  饭桌上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关于他的新妻子是不是在骗他。反腐网站的人不断地分析各种细节,说他被这个女人骗了。老赵茫然地喝着鱼汤,不开腔。

  那个人痛心疾首,她只爱你的钱。老赵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他开始一笔一笔地算钱。

  最终他还是重新和自己的妻子和好了。这大概是他人生中挣脱不开的一丝温暖。不管怎么样,起码她愿意和他在一起。

  他以前说过,农村人,不就为个孩子活。但儿子更想要的是钱。11年不见,感情生分,只能靠钱去补偿。在他出狱前为他奔走的一些亲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赵作海也难,“钱就那么一点,我该给谁”?都闹了一个大红脸,情分也就没了。

  赵作海知道,他后半生就靠这65万。所以他抠,他看得紧,但他还是只能看着这钱从手里一点一点漏出去。

  他尽管有着自己的一点点狡黠,却挡不住11年后这世界的变化和人心的复杂。

  传销、投资,这些词对他来说太陌生了。陌生有了一种奇异的魔力,他被吸引进去,剥掉一点钱,再被吐出来。

  我常常会想起他刚刚出狱的时候,有人说,赵作海算是得到了新生。但实际上新生从未降临。

  他失去的早就失去了。出狱之后,他并没有再得到。

  想起和赵作海类似的佘祥林。我在几年内回访过他好几次。他拿着赔偿款,买了一套房子,在宜昌过懒散和细水长流的日子。他多次跟我说,他曾经雄心勃勃过。但后来他发现,监狱已经毁了他。

  他只有愤懑,没有希望。他更聪明一些,而且有女儿的依赖和相伴。赵作海呢?他甚至失去了为自己做主的能力。

  只好争夺他身上残存的价值。 □张寒(新京报首席记者)

  ■ 网友说

  @高中成_中关村:其实说到底,有些损失是根本无法赔偿的。

  @0大灰羊:监狱应该是让人涅槃重生的地方,不应该是废人的地方。改造人就应该交给他重新融入社会的技能。不然,坐牢出来要么废,要么重新犯罪。

  @江耀明:人生的道路突然被切断,再接上,生命的轨迹肯定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是无法补偿或修复的。

  @乐cl:一个正常的成长轨迹被折断,仅仅是赔偿现在看来远远不够,更多的是要帮助他重新生活。

  @我还记得所有的美好:过去的时光岂是钱可以弥补的,心态最重要,亲人的态度最重要,平和地对待所有人,也请所有人平和对待他吧!

  @唔讲嘢滴折櫈:几十岁了有几十万,余年应是很安逸的,为何这样?有人坐了27年牢出来拿诺贝尔和平奖,有人继续做违法事情。这既拷问我们的服刑改造制度,更拷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丽中地板:赵作海误判11年牢狱之灾,65万补偿得了身心受到的伤害吗?个人觉得,他缺的不仅是钱,更缺乏社会、家人对他的理解、关心、尊严。

  @Cuberman:钱在人的脑袋里,不在人的口袋里。

  @不二家的鱼摆摆: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过得不好也是善后问题没解决好的侧面反映。应该给些心理辅导什么的,帮助他适应现在的大环境,毕竟,社会并不怎么如他入狱前那么单纯。坐了那么多年牢,价值观还有处事方式什么的肯定都因为入狱生活改变好多。

  @易葦航:我还是认可媒体关注这个问题的视角。不仅赵作海这个冤案受害者,那些服刑期满,回归社会的人,这个社会,不关注他,任他由此自生自灭,总是不人道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