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北京新闻·时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北京新闻·时政
下一篇

紫禁城唯一西洋楼启动修缮

宝蕴楼修缮预计2015年5月竣工,百年封闭库房未来变身院史展厅对外开放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工作人员走在宝蕴楼院内,当日,“宝蕴楼”首次对媒体开放。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宝蕴楼内部的楼梯为木质。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故宫西华门内、武英殿以西,是紫禁城内唯一一栋西洋小楼——宝蕴楼。即日起,这栋近百岁的西洋楼启动修缮,预计2015年5月竣工。

  昨天,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启动及故宫宝蕴楼修缮保护工程”开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修缮后的宝蕴楼,将从“文物库房”变身“院史展厅”,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

  紫禁城唯一西洋小楼

  宝蕴楼的位置原是清朝咸安宫旧址。清末一场大火,将咸安宫化为灰烬,只剩一座大门——咸安门。

  北洋政府时期,为了存放沈阳故宫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两地的文物,1915年在这处废墟上重新建起一座“文物库房”。因是按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它的造型、结构、用料,都与故宫内原有建筑不同。该库房存放多达3150箱、23万余件文物,因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秘笈,故得名“宝蕴楼”。

  宝蕴楼现存三座西洋式二层楼阁及一座咸安宫遗留的大门。单霁翔表示,宝蕴楼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内外装修装饰、油饰彩画及院落地面等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亟待科学而谨慎的保护修缮。

  库房功能终结变展厅

  故宫工程管理处处长尚国华称,本次修缮以文物建筑现状修整为主,排除宝蕴楼现存安全隐患。重点解决宝蕴楼屋顶漏雨、部分木料糟朽、外墙饰面脱落等问题。楼内原有木质展柜、西式立柱及地板等保持原状。

  尚国华说,尽管宝蕴楼有铁质门窗,但考虑到它已无法达到现代文物存放的安全要求,修缮后的宝蕴楼将不再存放文物。

  单霁翔表示,修缮完成后,宝蕴楼将举办“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览,重点陈列1925年故宫建院前的建设酝酿过程,以及1925年故宫建成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段时期故宫所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与宝蕴楼地理位置对称,故宫还计划在东部——即东六宫之一的延禧宫及其周围30年代初建的一圈民国时期的库房,用作外国博物馆,展出故宫留存的上万件外国文物。这样,故宫就利用“一东一西”不同地区的建筑,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历史。

  ■ 探访

  文物库房百年前装双层门窗

  昨天上午,这座从未对外开放的百年文物库房——宝蕴楼,首次向媒体敞开大门。

  进入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各建有一座砖木结构的楼房。下部有半截地下室。北楼为主,东、西两楼对称。三座楼均采用大块的城砖砌筑墙身。小楼多处屋顶瓦面、大木结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

  墙上是窄长窗子,因其为文物库房,出于安全考虑,门窗均为双层,外层都是铁门铁窗。楼房的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上覆鱼鳞状的牛舌瓦。

  宝蕴楼的内部装饰,似乎又恢复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楼梯、展柜、立柱及地板均为木质。不过由于受潮,屋顶多处已出现一块块黄色斑迹。屋内除几个不可移动的展柜外,已空无一物。

  尚国华称,国家已分批次将文物调拨给相应的博物馆,宝蕴楼内文物如今已被清空。

  ■ 相关

  红墙外办公地点2016年建成

  故宫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用房工程也于昨日启动。2016年,占据故宫多处古建的文保科技部有望搬出红墙。

  单霁翔说,该工程位于故宫西河沿区域,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9675平米,建筑面积13025平米。

  考古发掘发现,西河沿遗址规模结构简单,总体规格较低,且遗址遭受严重破坏,建筑基址大体在清道光期间被毁坏并彻底废弃,成为垃圾坑。该区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拆除后一直作为故宫料厂、木工厂和库房,堆放木料加工边角料,安全隐患极大。

  该工程依据史料、专家意见和故宫现存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进行设计,在外观、材料、高度、檐口高度及进深等与神武门内东西两侧长连房基本一致,预计2016年3月建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