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百年美联储值得学习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 管窥天下

  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是全球主要央行中惟一没有改变过政策主基调的,这也是美国经济在危机后的复苏最具有稳定性和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3年12月,美联储迎来百年诞辰。由于恰逢美联储意外启动QE退出,市场对这一美国、乃至全球货币政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并不感冒,甚至还有不少言论认为,百年美联储并无明显功绩,可能还对风险滋生、危机爆发和金融混乱负有最终责任,“如果没有美联储,经济世界也许反而更好”。

  在我看来,大部分质疑和批评美联储作为的言论,对社会公众理解货币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历史和作用并无益处。这些质疑本身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失客观,没有一个评价者真正切身经历过美联储的百年,在百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只有数据不会撒谎,但目前以数据体系为基础的严谨评价凤毛麟角;二是有失公允,很多人是带着情绪在评价美联储百年,而这些情绪产生于对美联储危机后短期表现的体察,几乎完全忽略了长期所包含的时序内涵;三是标准有偏,大部分非美人士在评价美联储政策影响时,都喜欢站在本国立场,但值得强调的是,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其政策行为具有内视性是自然的,专业性评价还需以美联储政策的美国影响为主要参考;四是缺乏逻辑,很多对美联储的批评是为了迎合大众的猎奇目的和泄愤需要,在QE推出和退出时都疾呼反对,同样认为“弊大于利”,这本身在逻辑上就自相矛盾,站不住脚。

  实际上,时序跨度很大的数据测算表明,美联储交上了一份令人称道的百年成绩单,在稳定增长、抑制通胀、银行监管、危机防治和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均取得了长期成效。作为全球最成熟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在货币政策领域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尝试,都为其他国家中央银行更好地运用政策工具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首先,政策不能拘泥于“黑板经济学”。美联储的百年经历表明,通胀并不像书本上说的那样,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中央银行的任务也不仅局限在维持长期物价稳定。而从沃克尔到格林斯潘,再到伯南克,几届主席的不同实践也表明,有利于长期政策目标和短期政策效果共同实现的政策风格,并不是经济学中经典的相机抉择或单一规则,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

  其次,政策调控的根本作用在于权力制衡。作为看得见的手,宏观政策调控既是对市场失灵的一种应对,也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美联储自身作为一种看得见的权力存在,在百年时间里起到了避免市场力量两极分化的重要作用,这种权力制衡恰是美国金融体系始终具有超强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

  最后,政策稳定是货币稳定的前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联储都对“动态不一致”颇有偏好,即利用信息不对称,借由出人意料的政策制定来实现更好的短期政策效果。但一系列危机表明,中央银行对自身信息优势的滥用,不仅会损伤其声誉,还会降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而在长期内弱化政策调控效果。政策稳定、预期稳定是市场稳定的前提,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是全球主要央行中惟一没有改变过政策主基调的,这也是美国经济在危机后的复苏最具有稳定性和相对强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央银行而言,美联储在百年中凝结的先行经验和调控智慧,值得学习和借鉴。

  □程实(北京 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