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评论
一年又一年,这一年,2013即将从指缝间溜走。
一年又一年,正如有人把握住了机遇,也有人留下了很多遗憾。
一年又一年,不变的是太阳照样升起,大家都在太阳下书写自己的故事。
2013年,众所关注的房地产依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着,每个人也都习惯性地在这个时候对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进行盘点。
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开局并不绚烂,2月出台的“新国五条”及其后的细则,多少有些让人出乎意料。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新国五条的出台,直接导致了许多城市二手房市场在3月间的火爆;而从三月以后,多个城市开始进入了新一轮房价上涨周期,特别是四大一线城市及少数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居高难下,甚至一度高达20%。
很多人恼火房价的上涨,到头来却发现不得不接受房价上涨的事实。著名的地产“大炮”任志强在去年关于今年房价上涨的预言,成真了,又一次成真了。任志强当时的逻辑很简单,2012年土地供应不足,必然导致2013年房价上涨。任志强当时也表示,希望借此提醒政府加大土地供应。
市场的逻辑并不复杂,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影响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预期,一线城市资源优势明显,再加上供应量不足,房价上涨预期较明确,必然会有大量的需求来支撑房价上涨。
买房人对未来市场预期乐观,于是涌向售楼处,这才有了年内北京多个开盘项目的热销。开发商对未来市场预期乐观,于是涌向土地市场,也才会频频出现抢地热潮,年内京城土地单价和总价纪录也接连被刷新。
但许多时候,包括一些部门和地方,调控或者说规范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并没有遵循市场本身的逻辑,遵循的是行政逻辑,还有财政逻辑。许多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导致土地供应规模、土地供应节奏、土地供应方式,并不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或许可以乐观看待的是,2013年不少地方土地供应完成情况可圈可点,有助于明年房价的趋稳。从长远层面看,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规划,不同城市对人口规模增长的引导与限制,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逐步形成,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对房产获利预期的影响,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推进等等,都将深层次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
新京报记者 张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