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失望之书·新媒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失望之书·新媒体
下一篇

年度失望之书,请你来吐槽!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编者按: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好书”评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好书之外,阅读中遭遇“失望之书”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失望的理由有很多:可以是期待的受挫,可以是对书籍本身品质的不满,也可以是各种私人化的理由。最近一个月,很多读者在新媒体平台上纷纷吐槽本年度“失望之书”,这种失望,并非简单挑刺,而是一种“批评性建设”。

  @聂晓Man:可以吐槽贾平凹大作《带灯》吗,贾氏作品也读过一些,只是没有哪一部能像这般让我完全读不下去,零碎、繁琐,莫名的工作,莫名的抒情,莫名的械斗——可能是我的生活跟书中描述的村干部相差太远了?

  @妖大桃乱翻书:《民主的奇形怪状》,果然只看“脸”选书是不行的。

  @林无静:淮茗评注的《陶庵梦忆》,注释避难就易,而且低级错误不断,明明是在说云南茶花,却把云茶注成普洱茶。注者难道不看原文,就写注释吗?欺读者太甚!

  @可为妈SANDY:不得不说,今年看的书之中,看不了多少就想将它扔掉的有两本,白落梅的《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仓央嘉措诗传》,还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拼凑的成分太多,还有作者的评论太过乏味,苍白。

  @李书瑞Danny:淮茗评注的《陶庵梦忆》,重庆出版社的《亚瑟王传奇》,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三秦的《本草纲目》,万冰翻译的《黑皮肤,白面具》,各有各的烂法。

  @老衲不信:可以挑战大师吗?13年我买了唐德刚的《胡适杂忆》,在有关适之的浩瀚图书中,本书的评语始终居前,奈何缘分未至,感觉失望,理由要以:太多离题之事,结构不顺畅,作者自我感觉良好,反客为主。

  @当年脑残:今年读到的书都很不错,收获挺大的。只有一本叫《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比较失望,看了几篇,每篇都大量引经据典,且匠气十足,字里行间处处散发了高大上的气息,卖弄都不带个喘,过犹不及。

  @奇奇号巡洋舰:看叶朗的《文章选读》很失望,里面选了太多的古文,又没有解释;看《冰冷的启动——从国民经济视角看德国统一》很失望,太多的数学公式;看人大出版社《证据故事》很失望,翻译得太拗口。

  @阿木:最失望那本台湾金马奖五十周年的纪念书《那时此刻》,整本书除了前面二十多页图片之外,绝大部分是水分。另外国内出的大部分电影方面的书都很水,只不过本身期待值不高,也就没有那么失望。今年大约读书150本,以社科、电影的为主。

  @Echo_Bi:看了一下记录,今年到现在为止看了23本书。如果非要选一本最失望的,那应该是《起风了》,据说是宫崎骏最后一部作品的原作。虽然景物描写很有画面感,但感情描写太私人化,读完也没能进入状态。

  @拉西第梦的来库古:大概是《罗马帝国衰亡史》吧,“五万骑兵被没有把骑着马冲在最前面的圣乔治计算在内的136名基督教士兵击退”这种翻译读着实在太难受了。

  @听庐小隐:最喜欢的是海豚出版社的海豚书馆系列和三联出版社的中学图书馆文库;最不喜欢的是广西师大出版社的《西夏旅馆》和《我执》,除了做作还是做作。

  @不贰言:余华的《兄弟》就很有种轻飘飘,《第七天》觉得简直没重量。

  @-茶泡飯之味-:不记得多少本,最失望的是那种网文结集,和商业炒作厉害实则是词藻堆砌的。《逃离》的翻译也很让人失望,不习惯读英式中文长句。

  @白靖利:今年最失望的书: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顶多是个高中未毕业的伪文青水平,看不到任何有意义的思考,而是无病呻吟的迷茫、焦虑和困惑,以及一些故弄玄虚。

  @异端的权利兰寿:最失望的还是《南渡北归》,耐心看完三大本,发现引用的史料比拼命卖弄又才气不逮的正文有阅读价值。

  @焰_尾:野夫的《1980年代的爱情》,老实说这本书真的是矫揉造作,文字朴素和文字贫乏其实是有区别的。

  @大门等等:杨早先生的《民国了》和野夫先生的《乡关何处》最令我失望。

  @珊瑚枝枝撑着月:《打工女孩》、《小镇奇人异事》,排名不分先后。

  @聂晓Man:第一个就是我吐槽的《带灯》。还得补一句,读完了《带灯》,我甚至想不起一个称得上完整的情节,带灯这个人对我来说,还是面容模糊的。

  @方块二君:野夫的《乡关何处》,作者的情绪波涛汹涌得很厉害,可我还是喜欢那种平缓而有料的叙述,不需要你告诉我这是什么感情,我自己慢慢地从故事里感受出来。

  @荔枝老君呀:比较失望的是渡边淳一的《泪壶》,五个短篇小说,没有什么可读性,和长篇更没可比性。

  @张静三十而立:让我比较失望的是《我有一点喜欢你》。从内容的角度来说没有《爱的艺术》那么透彻与精辟。

  @関西空港:我最失望的是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刘同的那种写作风格,以至于读了前几页实在读不下去了。

  @天空之城39:看了《我们这里是精神病院》,没有宣传得那么好。作者根据工作中所接触的对象,写了这样一本书。但是,宽容点来看,作者首先是个诗人,写散文毕竟是副业。是我期待过高了,不是那本书写得不够好。

  @小X_想:《偷影子的人》一些细节很温暖很感人,可是它的宣传太过了,以至于大家期望太高。抱着大哭一场的目的去看,可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没办法融进去。个人觉得初中高中生读比较适合,能够让他们安定下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